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re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内实体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之下,电子商务和移动网络金融技术的迅速进步发展,加上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不断步完善,传统网络金融的新型服务模式存在一定的发展盲区,没有真正覆盖广大到中小型企业客户,导致了一种名为互联网+传统金融的新型服务模型迅速兴起,吸引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第三方移动支付、p2p金融网络借贷、大数据联网金融、众筹与投融资、信息化企业金融机构、互联网在线金融服务门户等各类金融业务层出不穷,成为了继商业银行之后作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强大核心金融力量。作为现代网络金融技术和我国传统商业金融的完美结合体,互联网网络金融平台借助百度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信息分析技术,凭借中间企业成本低、透明度高、支付便捷等诸大优势早已受到了广大客户的广泛欢迎,在开放的国际互联网上逐渐形成了各种具有自己风格特征的网络金融服务,一方面有效弥补了我国传统商业金融的基础业务的巨大空缺,另一方面也逐渐的将其融入发展到了我国传统商业金融的一个业务中心里去,帮助我国传统商业银行快速推动金融转型,更新金融产品和完善服务,从而逐渐巩固自己的金融市场主导地位,动摇了本在传统金融市场上一直占领着的核心竞争力量的市场地位。在这样的巨大冲击之后,互联网时代金融对中国银行行业产生了怎样的直接影响以及中国银行业在面对这样的巨大冲击之后会如何有效应对等都成为了我们正在探讨的热点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以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为题进行分析。分别探讨了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的内涵、发展现状以及两者的盈利模式,立足于金融中介理论、长尾理论、平台经济理论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银行业务的影响,分析银行转型的原因以及银行转型之后的业务模式,提出了互利网金融对各大银行盈利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且对不同性质银行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的可能。在理论基础上,本文进行了实证研究,选取了2009-2018年间我国10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从互联网统计报告中选取了能代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相关指标数据,将资产收益率(ROA)作为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将选取的指标结合“熵值法”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行量化,将量化出来的指数称为互联网金融指数。指标构建完成之后,就开始对数据进一步分析。首先,通过单位根检验数据的平稳性和通过协整检验估计模型的平稳性;其次,通过Hausman检验和F检验最终选取了固定效应面板模型;最后,利用最小二乘估计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分析模型变量的相关系数,验证了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盈利能力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探讨了互联网金融对不同类型的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提高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策略。对于银行来说,他们应该做更多的基于互联网的业务,努力进入小微企业客户市场。对于政府而言,他们应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共赢。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对照观察新鲜、冰冻两种类型血小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检测输注新鲜血小板(A组100例),输注冰冻血小板(B组20例)后24小时参数、临床症状是否得到明显改善。结果 输注新
期刊
以具有遗漏型未知属性值的不完备目标信息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优势关系,提出升序和降序最优可信规则.给出基。于优势关系的描述子的概念,由此获得不完备目标信息系统中的升序和降
目的观察扶正除疫颗粒对流感病毒小鼠的影响及体外抑菌、抗病毒作用。方法比较小鼠感染流感病毒的各组死亡率;观察体外抑菌作用;以Hep-2传代细胞株进行传代培养,观察扶正除疫颗
目的 观察国产干扰素α-1b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8例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的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
超额光谱是借助于热力学中超额函数的概念提出的,是经典热力学函数的补充,它可以提供丰富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信息.本文首先介绍了超额光谱的概念和测定方法.然后介绍了超额光
目的研究竹节参总皂苷(total rhizoma panacis iaponica saponins,tRPJS)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插线法阻塞大鼠右一侧大脑中动脉24h后,观察tRPJS对模型大
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指导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必然要求,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针对当
针对Internet多媒体业务的快速发展对组播拥塞控制提出的要求,在对现有分层组播算法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接收端快速自适应的TCP-Friendly主动分层组播拥塞控
基于证书公钥密码体制克服了已有密码体制下的证书管理问题、密钥托管问题以及对可信第三方的信任级别低的问题,指定验证人签名可以达到防止因数字签名被任意传播导致签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