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于2019年-2020年在沈阳农业大学试验基地进行,采用两个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与良玉99为试材,分别在不同叶龄期进行剪叶处理,以不剪叶作为对照。研究不同品种剪叶处理后对玉米产量、生长发育、籽粒品质等的影响,以期筛选最佳剪叶时期,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品种不同叶龄期剪叶后对产量影响不同。2019年郑单958为6叶期剪叶显著增产9.09%,而良玉99为7叶期剪叶显著增产6.33%,与3叶期剪叶处理无显著差异。2020年郑单958为7叶期处理剪叶显著增产13.83%,剪叶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良玉99为5叶期剪叶处理显著增产7.32%,5叶、6叶、7叶期剪叶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综合两年产量情况总体来看,尽管产量受到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而有所差异,但适当剪叶处理后大概率可实现增产,其中郑单958为6叶期剪叶处理,而良玉99为7叶期剪叶处理增产效果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单穗重、行粒数、百粒重的增加是增产的主要因素。2.合理的苗期剪叶会对玉米灌浆过程产生影响。总体来看两品种灌浆速率变化趋势相同。经过剪叶处理玉米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灌浆速率最大时积累量均小于对照,表明剪叶处理减缓了玉米的灌浆过程。虽然经过剪叶后各处理平均灌浆速率低于对照,但可通过延长有效灌浆时间以弥补与对照间的差距并提高产量。3.合理的苗期剪叶处理可改善植株形态与群体结构。玉米幼苗剪叶处理后会较快速的进行补偿性生长,但在其后各生育时期均有所推迟,生育期延长。又因品种与处理对幼苗伤害程度不同推迟的时间有所差异。不同剪叶处理前期对LAI和SPAD产生影响,但对随后玉米生长发育影响并不明显。剪叶处理后使得植株第三节茎粗、株高、穗位高、重心高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倒伏的风险。4.合理的苗期剪叶处理可改善植株穗位叶光合作用能力。通过对玉米穗位叶光合作用与荧光特性的分析表明,剪叶处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群体冠层结构,且在增产的剪叶处理中,剪叶处理后郑单958为5叶、6叶期剪叶处理、良玉99为7叶期穗位叶光合活性较高,同化能力与光保护能力较强,表现较为良好。综上所述,郑单958为6叶期剪叶处理、良玉99为7叶期剪叶处理时与对照相比可获得较高产量,同时增强了光合能力与光保护能力、提高抗倒伏能力,可供生产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