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料库文体学是将语料库语言学和文体学结合起来对文学作品进行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语料库文体学兴起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八、九十年代发展壮大。随着机器可读性语料库和语料库技术的发展,语料库语言学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使研究者可以通过量化的数据和语料库分析对文学作品进行更详实、更深入和更具体的描述。乔治·艾略特是十九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一位伟大的女性作家。艾略特自小在宗教氛围浓厚的学校读书,深受宗教思想影响。一直以来,对于乔治·艾略特小说的研究层出不穷,却鲜有学者用定量的方法将文本和语料库分析结合起来对艾略特小说进行文体学方面的解读。本研究是在语料库文体学的理论背景之下,以Starcke和Mahlberg的理论为理论基础,从语料库文体学的角度来分析艾略特小说。分析基于两个对比语料库:一个是包含艾略特11篇小说的语料库,另外一个是由十九世纪不同作家的11篇小说组成的对比库。研究使用WordSmith Tools 4.0中key Words功能来检索数据,以分析关键词和四词关键词丛为主,旨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四词关键词丛能揭示出艾略特小说的什么文体特点?(2)关键词能揭示出什么文体特点?基于语料库数据的分析发现,与同时期小说家相比,艾略特倾向于较多使用"意向词丛","言语词丛","似乎词从"和"时间地点词从"。对关键词的研究发现,艾略特较同时期其他小说家更多使用"情感词","宗教词","情态动词","不定代词","连词","心理词"以及"模糊限制词"。本研究还把Mahlberg对狄更斯小说的研究中得到的五词关键词丛和本文所得到的五词关键词丛进行了对比,发现1)艾略特与狄更斯不同,不喜欢在人物刻画中使用身体词汇;2)虽然狄更斯和艾略特都较同时期小说家更多地使用"似乎词从",但是在虚拟时态的使用上却不尽相同:艾略特文中多用过去完成时,而狄更斯小说中更多使用的是过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