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深入人心的经济效率和经济竞争理念,不仅带来了积极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影响;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消极效应。大学生责任感的缺失就是其负面效应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在此背景下,培育大学生责任感成为学界日益关注的焦点课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教育改革创新的背景下,对大学生的理论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以及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强化大学生责任意识,提升大学生责任感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效力,引领大学生科学理性认识个体与群体和社会之间的关联,促进大学生理解承担责任是实现价值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式,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是本研究的现实意义之所在。正文包括四部分:论文第一部分:责任感、大学生责任感等相关范畴与概念的界定。本部分基于文献综述,阐释了责任感的内涵和本质,明确了责任的定义及属性;分析了大学生责任感的实质与特征;同时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内容进行了探索性维度分析,阐明了大学生责任感的具体内容。本部分构成本论文的理论基础。论文第二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培养问题的实证分析。本部分基于文献梳理,设计调查问卷,分析了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其缺失的表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大学生责任感主流是好的,但还有很多提高空间,大学生责任意识亟需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方面所面临着经济价值导向、自我中心主义、责任意识淡化、胸怀狭隘化、背离了理想社会的期望和社会追求等紧迫性问题。论文第三部分: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分析。本部分主要从家庭、社会、学校以及市场经济大潮等方面进行论述。大学生非成熟向成熟过渡的成长阶段、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革、市场化和应试教育的教育导向,中国传统责任观的影响,是造成本该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缺乏责任感的主要原因。论文第四部分:当代大学生责任感培育的对策分析。本部分从理念、价值体系、学生自身权利义务、人文素质、感恩教育等方面构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培育的基本路径。理念上,高等院校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和方式,积极探索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有机融合的平台和措施,如可考虑引进西方义工等做法,积极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一方面,要确立科学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培养理念,设定培养目标,把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积极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过程中,使责任意识养成成为学生自觉的需要和追求;另一方面,以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体系为主线,丰富社会责任意识和责任感的具体内容,搭建责任感培育平台,营造责任感与个人成长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环境,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观念,帮助学生在感恩文化的熏陶中逐步学会感恩、知恩和报恩。此外,积极探索和构筑综合责任培养模式、体系和机制,有效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构建社会、家庭及学校一体协作的综合责任培养模式,为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构筑综合责任教育体系,制造良好的责任教育环境,创新责任教育保证机制。四是建立评价体系,在构建大学生责任评价体系过程中努力实现指标内容、评价标准、操作方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