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偿献血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举措,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民生工程。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指出,血液在没有任何物质可替代的情况下,只有鼓励自愿无偿献血,才能最大限度保障血液质量安全,才能有效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风险。近年来,我国无偿献血事业进入发展瓶颈期,集中表现在公民无偿意识淡薄,献血人口比例低,血液供需矛盾突出,缺血呈常态化趋势,采供血形势严峻。 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血站管理现状,以江西血站管理为例,进行了调查研究,对产生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社会调研和描述性分析,形成对我国血站管理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我国血站是独立的法人单位,隶属于各省、市、区卫计委管理,没有统一的垂直行政部门管理,负面影响显而易见,主要体现在影响血源开发、影响质量管理和影响运行成本。而血源——保障临床有血可用是血站存在的使命;质量——保障血液质量是血站的生命线。面对血站管理存在的问题,全国各地行政部门、血站主动或被动采取了完善无偿献血地方法规、无偿献血列入政府考核指标、各部门出台系列支持政策等一系列措施,但效果有限。为解决血源紧缺问题,有些地方通过政府下发文件,明确献血完成指标,并采取通报等方式,重新走上了指令性计划献血道路,与当前自愿无偿献血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可以说,现有所做应对策略可以说比较局限于改良,没有从血站管理体制改革上进行探讨和研究。 本文创新点主要是首次从管理体制改革来审视目前无偿献血存在的问题,分析管理机制中属地化管理和垂直管理优缺点,以江西省血站管理运行体制为研究样本,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去分析和研究,血站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深入剖析血站管理机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开创性提出血站管理应选择省级垂直模式,并从完善采供血机构设置、具体组织实施、实现高度统一、开发血源、集中化检测实施、人员任免交流等具体途径来实现省级垂直管理的目标。 本文研究成果,将为行政部门推进我国采供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解决采供血事业“缺血”顽疾、确保血液质量安全,最终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有意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