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进行油气勘探已经有了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而与之相配套的勘探技术也具有自身的长足发展,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地震构造解释技术和储层预测技术。目前,地震资料解释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内容:盆地分析、构造、地层、沉积以及油气勘探等等。伴随着如今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寻找新的油气田越来越困难,之前相对简单的构造油藏储集类型正逐步转化为复杂的岩性油藏或复合型油气藏储集类型,这就促使我们不断完善和丰富地震资料的解释技术和手段,提高解释精度,推动油气勘探不断向前发展。依照地震资料水平的发展和相关解释手段的不断丰富完善,构造解释技术也随之提高,它是地震资料解释最基本的研究内容。应掌握合成记录标定原理及方法,地震同相轴对比等解释方法。而有利相带的储层预测是油气勘探的核心,具有方法多,综合性强等技术特点,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进步,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实际的应用中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展现出来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泌阳凹陷为一个次级凹陷,位于河南省唐河县与泌阳县之间,东西长50km,南北宽30km,有效勘探面积近800km2,是一个中新生代的小型断陷。其形成主要受西北向的唐河-栗园断裂和北东向的栗园-泌阳断裂的控制。可划分为北部缓坡构造带,南部陡坡构造带及中部凹陷构造带。通过对泌阳凹陷近三十多年的油气勘探得到资源评价中了解到:泌阳凹陷的探明率为59.2%,仍剩余有1.4亿顿的资源量可供勘探。但是,目前随着逐步进入高成熟勘探阶段,勘探难度也随之越来越大,所要面临的勘探对象越来越复杂。特别是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还有很大的勘探余地,因此,在泌阳凹陷地区继续开展了构造解释和储层研究。本次研究地区为泌阳凹陷北部缓坡带GC―BD地区,西为GC鼻状构造、东为WJ鼻状构造,南与深凹区相接。工区主要包括GC油田中东部和DP油田。主要勘探层系为古近系核桃园组,储层为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成岩不均一,地震速度变化快,储层呈砂泥薄互层状,圈闭类型有断鼻、断块和地层加岩性圈闭。针对这些特点,采用层位精细标定、地震资料的剖面解释,相干数据体解释等一系列断层精细解释技术及变速成图技术,有效的进行了构造精细解释,同时采用了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有效的进行了储层预测,从而准确的预测了砂体展布,指导了后期勘探开发工作。本文以泌阳凹陷北部缓坡带GC―BD地区为例,对其进行了全面的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得到了工区的构造图等图件。根据沉积微相资料分析得出寻找优质河道砂体为本区的勘探关键,通过正演模拟分析,认为该河道型的砂岩在地震同相轴上表现为一套复波型的反射特征。在此基础上,从该区沉积特征入手,针对河道地震响应特征,抛开传统追踪强相位的思路,识别河道砂体的包络面,在目的层开展等时地层界面层间精细追踪,加大该河道砂体岩性解释力度,为后期河道砂体的预测工作提供坚实基础。结合对目的层位所提取的属性进行分析,对砂体的展布进行了预测,最后再结合综合预测结果,得出了有利的勘探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