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GF对大鼠角膜碱烧伤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机制的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e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大鼠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点角膜中KGF的表达变化,探讨KGF在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3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只(30眼),应用1mol/LNaOH溶液建立角膜碱烧伤新生血管模型。每日裂隙灯检查角膜情况,并依据取材时间完全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5眼),分别于碱烧伤后6h、1d、3d、5d、7d、14d取材;对照组5只(5眼),用PBS代替NaOH。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分析角膜情况,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角膜中KGF的表达。结果:Wistar大鼠正常角膜中,未见明显KGF明显表达,碱烧伤后角膜上皮层、基质层及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均见KGF表达。碱烧伤后6hKGF表达量增高,7d达高峰,之后下降,14d时显著下降;表达变化与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呈明显平行关系。结论:(1)KGF在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2)碱烧伤后炎细胞的表达可能在KGF促新生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第一章乙酰肝素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PA)及VEGF mRNA的表达,初步探讨HP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临床
学位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的辣椒素(capsaicin, CAP)对内脏高敏感大鼠胃核素排空率、胃窦肌间神经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和P物质(substance P,SP)、血浆胃动素(motilin, MTL)和胃粘膜屏障的影响,探讨不同剂量的CAP对内脏高敏感大鼠胃动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实验动物分组:60只SD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