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和企业管理革命的兴起,全球产业价值链呈现出“V”形结构,研发和服务处在“V”的上面两端,加工制造环节居于“V”的下端。浙江省欠发达区域经济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内源型产业,企业长期集中在制造生产环节,研发和服务环节薄弱,在竞争中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模式,在国际化分工中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难以实现功能升级。如何促进浙江省欠发达区域“块状经济”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影响浙江省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及其升级理论相关文献的分析梳理,发现产业集群升级是由推动产业发展的动力与阻碍产业发展的阻力两者之间的力量对比所决定的:当动力大于阻力时就会导致产业集群升级。进一步看,这种动力与阻力均有产业集群内部和产业集群外部两个来源渠道。据此分析,浙江欠发达区域“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可以划分为内演升级和外演升级两方面;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可行的转型升级路径。最后,论文以云和县木制玩具产业集群为例,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案例分析,从中可以得到对“块状经济”转型问题的诸多启示。
经过分析论证,论文得到了如下结论:第一,由于浙江省欠发达区域“块状经济”专业分工还不够充分,尤其是横向分工迟缓,缺乏大企业主导的产业集群,阻碍了产业集群升级;第二,欠发达区域“块状经济”处于采购者驱动价值链的治理模式,在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能够获得工艺流程和产品的升级,却难以突破功能升级,常常被“低端锁定”;第三,要成功实现“块状经济”的转型,就必须摆脱采购者驱动价值链模式,突破“低端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