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选取吉林农大Ⅰ系(肉用型)、Ⅲ系(蛋用型)和杂交鹅(Ⅰ系与Ⅲ系杂交)各20只,以玉米秸和苜蓿混合粉作为日粮纤维源,通过饲养试验、代谢试验、屠宰试验、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组织学观察以及微生物检测等研究了日粮纤维对不同品种鹅生长性能、养分代谢率、消化道、肉质及鹅肠道内微生物变化等的影响,探讨了鹅对日粮纤维利用的机理。本试验分为两期,分别研究了不同日龄肉鹅对日粮养分的利用情况。为生产实践中研究有关鹅对目粮纤维的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试验结果表明: 鹅对粗纤维有一定的利用能力,不同品种的鹅利用情况不同,前期鹅对纤维成分的消化率为:粗纤维19.53~20.25%、NDF36.35~38.70%、ADF10.80~15.69%、半纤维素46.64~48.87%;后期粗纤维为15.31~18.02%、NDF为25.60~29.85%、ADF为5.18~12.78%、半纤维素为34.82~38.40%。前期和后期鹅对粗纤维、NDF、半纤维素的消化率均为杂交>Ⅰ系>Ⅲ系。 不同品种鹅生长性能之间存在着差异,初生重与日后体重有较大的关系,具有最高初生重的Ⅰ系鹅,其体重始终高于其它两组鹅。三组鹅的平均日增重为Ⅰ系>杂交>Ⅲ系。相对增重为Ⅲ系>杂交>Ⅰ系。饲料利用率,Ⅰ系鹅的最高,其次为杂交鹅,Ⅲ系鹅的利用率最低。 不同品种鹅的胃肠道发育情况有所差异,杂交鹅肌胃、十二指肠和空肠相对重最高,盲肠厚度极显著的高于Ⅲ系鹅(P<0.01),显著的高于Ⅰ系鹅(P<0.05)。三组鹅的盲肠形态各异,杂交鹅的盲肠发育情况最好,Ⅰ系和Ⅲ系鹅的盲肠形态类似。 肉质分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结果表明,肌肉和血清中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因鹅的品种不同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三组鹅肌肉和血清中的蛋白质含量均为Ⅲ系>Ⅰ系>杂交,脂肪含量均为Ⅰ系>杂交>Ⅲ系,血清中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的顺序均为Ⅲ系>Ⅰ系>杂交。可见Ⅲ系鹅具有蛋白高、脂肪含量低的特点,是三个品种中胴体品质最好的鹅,但它存在体型小、饲料利用率低的缺点;杂交鹅既继承了父本Ⅰ系鹅体型大、饲料利用率高的特点,又继承了母本胴体品质好的特点。 日粮中中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与粗蛋白(P<0.05)和粗脂肪(P<0.01)的代谢率均呈正相关;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与粗蛋白(P<0.01)和粗脂肪(P<0.05)的代谢率呈负相关;半纤维素的消化率与粗蛋白的代谢率呈正相关(P<0.05),粗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不同品种鹅对日粮纤维利用的研究纤维的消化率与干物质消化率呈正相关(P<0.05),与能量呈负相关(P<0.01);另外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与中性洗涤纤维及粗纤维的消化率均呈负相关(P(0 .01)。 盲肠微生物数量与中性洗涤纤维(P<0.05)、半纤维素(P<0.01)、粗纤维(P<0.01)的消化率均呈正相关。 在消化道各段均存在着微生物的活动,但是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部分的微生物数量较少,在5个数量级上,盲肠部分的微生物较多,在7个数量级上,显著高于前面几段肠道(P<0.01). 在日粮纤维的消化过程中,鹅盲肠中微生物的发酵起了重要作用,在消化道各段中盲肠起着关键作用,粗纤维的消化主要是肌胃和盲肠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