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DRG1、nm23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ixing0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NDRG1、nm23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与大肠癌转移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计算机图像分析和原位分子杂交等技术,观察人正常大肠粘膜组织、大肠腺瘤、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灶中NDRG1蛋白、NDRG1mRNA以及nm23蛋白表达和定位特点。 结果:NDRG1基因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其蛋白表达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高度显著性(P<0.01);NDRG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呈正相关关系(P=0.002,r_s=0.329);在发生转移的大肠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间,NDRG1蛋白的表达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NDRG1蛋白表达与病人的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级和肿瘤浸润深度之间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NDRG1 mRNA原位杂交结果与NDRG1蛋白免疫组化结果基本一致。nm23基因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其蛋白的表达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nm23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呈负相关关系 (P二0.004,rs=一0.456);在发生转移的大肠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间,nm23蛋白的表达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nln23蛋白表达与病人的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级和肿瘤浸润深度之间差异未见显著性(P>0.OS)。各组中NDRGI蛋白与nm23蛋白间的表达未见显著性的相关(P>0.05)。 结论:NDRGI基因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其蛋白表达逐渐增高,提示NDRGI基因在大肠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NDRGI基因可作为一个候选的肿瘤转移促进基因,并可望成为早期预测大肠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标记物之一。刊叮23基因可抑制大肠癌的转移,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也可望成为早期预测大肠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之一;刊m23基因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其蛋白的表达未见显著性差异,提示其不能鉴别正常大肠组织与大肠肿瘤,也不能鉴别大肠肿瘤的良恶性。NDRGI基因和nln23基因在大肠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水平均未见显著性差异,提示在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灶中,这两个基因仍然保留着它们在大肠癌原发灶中的表达特点。NDRGI基因与nln23基因可能在大肠癌转移的不同环节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其他文献
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和第一支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决定着经济的发展。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推进器的风险投资更受到世人的青睐。充分调动风险投资
目的 据流行病问卷发现脂肪肝常见证型及各型所占比例,探讨各证型与客观指标的关系。方法流行病问卷调查全国范围内脂肪肝患者503例,观察记录中医证候、体重指数(body mass i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制约其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之一。为了解掌握全省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情况,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黑龙江省经贸委于2002年组织了中小企业融资调查,本
目的观察中药降糖补肾方对2型糖尿病(T2DM)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理。方法将入选的6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糖尿
虎杖苷(polydatin,PD)是传统中药虎杖中提取的第四单体,具有利湿退黄,活血通经等功效。研究发现其对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肾损伤其保护作用,目前虎杖苷在急
<正> 保国寺大殿是浙江现存已知最早的,也是唯一的宋代木结构建筑。它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13年)。大殿现存的结构,大多保存了重建时的形制和构件,有少量构件年代更
为了充分利用铁皮石斛设施栽培空间,揭示铁皮石斛立体栽培产量与功效成分的变化规律,提高产品质量、产量与效益。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铁皮石斛立体栽培的农艺性状、产量的变化
<正>歇山建筑又称曹殿,九脊殿,是双坡屋面与四坡屋面相结合于一体的建筑形式,形象资料见于汉代明器、北朝石窟壁画等处,经推广使用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形式之一。
该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桂枝茯苓方治疗痛经、盆腔炎以及子宫肌瘤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药物-靶点网络特征分析显示分子网络度较高的多为甾醇类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