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身份对翻译的影响研究——以慕维廉译《大英国志》为例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t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首部英国历史传记译本,《大英国志》对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有着深远的影响,诸多中国学者对其的研究价值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从零散的提及到系统的研究,国内学者对《大英国志》的钻研主要关注其历史影响和社会影响。到目前为止,很少有研究从翻译学的角度进行细致的对比和梳理。所以大多数译本中的字、词、句所展现出来的特征并未尽然挖掘,造成这些特征背后的原因也因此受到忽略。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慕维廉的多重身份对译本所造成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主要通过其对原本的选择以及对翻译策略的采用体现出来。  首先,慕维廉的英国新教传教士身份影响着其对原本的选择。晚明时期,传教士已经开始通过翻译西方著作来传播基督教,接着在晚清时期,传教士开始翻译西方历史著作。同样是在晚清,在慕维廉的传教身份影响下,《大英国志》作为首部英国历史传记读本被介绍至中国。  其次,慕维廉的英国新教传教士身份影响着其对翻译策略的选择。为了规避不利于传教的因素和彰显有利于传教的内容,慕维廉有意的在翻译中对原文内容进行增删,这种尝试主要是由其英国新教传教士的身份所决定的。  第三,慕维廉的寓华西人身份也影响着其对翻译策略的选择。作为一名寓华西人,慕维廉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同时精通润色的翻译伙伴蒋敦复也深深的影响着他,这使译文多处呈现出精炼、生动、具体的文本特征,从而与中国传统文学保持了一致。
其他文献
赛珍珠(Pearl S.Buck,1892-1973)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颇有争议的小说家之一.在中国,人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她进行解读,构成了中国"赛珍珠研究"的独特风景线.该篇论文试图从女性主
该研究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广州地区电台娱乐节目中的粤-英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该研究主要着眼于从表现形式和会话功能角度阐明广州地区
本论文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英译文的剖析,初步探讨了法律文本汉译英的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
该文旨在揭示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因特网聊天室中网络语言的特点.网络语言是一个相当年轻的研究课题,对其进行系统的探讨、分析也是适应网络语言发展的迫切需要.该文正是
通过对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的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对计算机辅助英语写作教学应用课件的开发以及实践,该文以南京工业大学2002级60名本科生为实验对象,在丰富的实验数据基础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