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首部英国历史传记译本,《大英国志》对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有着深远的影响,诸多中国学者对其的研究价值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从零散的提及到系统的研究,国内学者对《大英国志》的钻研主要关注其历史影响和社会影响。到目前为止,很少有研究从翻译学的角度进行细致的对比和梳理。所以大多数译本中的字、词、句所展现出来的特征并未尽然挖掘,造成这些特征背后的原因也因此受到忽略。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慕维廉的多重身份对译本所造成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主要通过其对原本的选择以及对翻译策略的采用体现出来。 首先,慕维廉的英国新教传教士身份影响着其对原本的选择。晚明时期,传教士已经开始通过翻译西方著作来传播基督教,接着在晚清时期,传教士开始翻译西方历史著作。同样是在晚清,在慕维廉的传教身份影响下,《大英国志》作为首部英国历史传记读本被介绍至中国。 其次,慕维廉的英国新教传教士身份影响着其对翻译策略的选择。为了规避不利于传教的因素和彰显有利于传教的内容,慕维廉有意的在翻译中对原文内容进行增删,这种尝试主要是由其英国新教传教士的身份所决定的。 第三,慕维廉的寓华西人身份也影响着其对翻译策略的选择。作为一名寓华西人,慕维廉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同时精通润色的翻译伙伴蒋敦复也深深的影响着他,这使译文多处呈现出精炼、生动、具体的文本特征,从而与中国传统文学保持了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