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超声参数与术中出血量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广东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dusamat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通过分析早孕期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术中发生大出血的危险因素,为减少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术中大出血提供临床依据。  2.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预测术中是否发生大出血,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早孕期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术中大出血的风险进行评估,为术前准备及手术方式提供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厚街医院并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经临床及手术确诊为早孕期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并自愿行临床治疗的35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出血量将患者分为大出血组(40例)和非大出血组(310例)。分析影响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术中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超声参数组间术中发生大出血的可能性,探讨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否能预测术中发生大出血。  【结果】  1.早孕期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停经天数和术中出血量有相关性(P<0.05)。年龄、孕产、产次、流产次数、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和剖宫产次数和术中出血量无相关性(P>0.05)。  2.大出血组的病灶最大径、病灶平均径、病灶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均明显大于非出血组,而病灶血流阻力和残余肌层厚度均明显小于非出血组。大出血组和非大出血组两组间的病灶最大径、病灶平均径、病灶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病灶血流阻力和残余肌层厚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灶类型III型大出血发生率(41.03%)显著大于I型(3.73%)、II型(12.00%),CDFI血流分级III级大出血发生率(30.56%)显著大于I级(2.42%)、II级(13.68%),有胎心管搏动大出血发生率(16.08%)大于无胎心管搏动(8.21%),有胎盘植入大出血(36.96%)显著大于无胎盘植入(7.57%),手术方式清宫术+开腹手术大出血发生率(83.33%)显著大于开腹手术(30.61%),开腹手术大出血发生率大于宫腔镜(10.00%),宫腔镜大出血发生率大于清宫术(6.76%),清宫术大于阴式手术,以上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联合MTX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病灶最大径(Dmax)、病灶平均径(Dmean)、收缩期血流峰值(PSV)、血流阻力(RI)、残余肌层厚度、病灶类型、CDFl分级、术前有/无MTX联合治疗、有/无胎心管搏动和有/无胎盘植入可以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  4.纳入回归模型的4个危险因素依次是病灶最大径、病灶类型、血流分级和RI,最后得出Logistic回归方程。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对早孕期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术中大出血风险进行评估得出预测值和预测值概率,绘制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当约登指数为0.89时,其特异度为87.5%,敏感度为81.3%。  【结论】  1.停经天数、病灶最大径、病灶平均径、病灶类型、CDFI血流分级、病灶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等均与手术中出血量密切相关,其中病灶最大径、病灶类型、血流分级和血流阻力是导致早孕期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术中出现大出血的危险因素。  2.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预测早孕期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术中出现大出血的风险。  3.将临床数据(瘢痕处病灶最大径、病灶类型、血流分级和血流阻力)代入回归模型可以预测术中发生大出血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般,转眼间,三年的初中生活就要结束了。盘点过去的时光,既有欢声笑语、忧愁苦恼相伴,又有酸甜苦辣咸相随,更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多彩。初中生活,是一首首动听的歌……  初一:今儿个高兴   “庄严同学,欢迎你到本校就读。”——想不到,刚入学就受到来自校长的欢迎。   “这是学校的图书阅览室,有藏书10万册……借书证明天发给大家,你们就尽情地到书海中畅游吧!”班主任的介绍,让我感慨万千: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