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叶绿素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y31962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和传统化石燃料的极速消耗,新一代的能量转换、传输和存储器件的开发与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同其他存储器件相比,超级电容器由于其较高的功率密度、稳定的循环性能和较长的使用寿命受到了人们的青睐,被广泛应用到新能源汽车上。然而,传统的电极材料质量比容量较低,逐渐的难以满足便携能量存储设备小型化、可移动化的需求,这对超级电容器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发现、构筑新型的电极材料,在满足实用所需的高比容量、高稳定性要求同时,无毒无害、易于降解和绿色环保等特性同样也被纳入了考虑。作为自然界储备最多的天然有机分子,叶绿素类有机材料广泛存在于天然藻类、光合细菌和绿色植物中,四吡咯环的外围结构存在多个活性位点,具有很高的可调整性。如果能将叶绿素及其衍生物开发作为高效的超级电容器材料广泛使用,既解决了传统材料性能不足的问题,又实现了廉价可再生材料的有效利用。在高效率、高性能、高稳定性的同时,兼具成本低廉、高性价比、绿色环保的超级电容器,具有极高的应用前景,将为未来新型清洁能源体系的构建提供一种新思路。首先,作为将叶绿素类衍生物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的尝试,我们将自组装J聚集的叶绿素衍生物利用刮涂法将其涂附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活性材料,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在三电极测试系统中,单纯的叶绿素衍生物电极片在10 m V s-1的扫描速率下能够达到55 F g-1。同时利用活性炭电极作为负极,跟自聚集的叶绿素衍生物正极组建了非对称复合超级电容器。器件的比电容在10 m V s-1的扫描速率下比容量为18.2 F g-1(24.3 C g-1)。再将其与叶绿素体系的太阳能电池组装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基于叶绿素的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能量捕获、转化、储存系统,凸显了其实用价值。本研究将叶绿素衍生物应用到储能体系中,并取得了合理的电化学性能,为开发低成本、无污染的超级电容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来源。为了进一步提升叶绿素类衍生物基超级电容器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我们需要对其结构进行改进。我们选取同叶绿素结构较为类似的原卟啉和锰基原卟啉为起始材料,探索提高比电容的方法。利用卟啉环上不饱和乙烯基的电化学耦合,得到了对应的原卟啉聚合薄膜和锰基卟啉聚合薄膜。对卟啉粉末和得到薄膜的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证实了有机聚合薄膜的生成。延伸π共轭骨架的延长了电子在卟啉分子内的通道,提高了电子的传输速度,从而获得更为优秀的电化学性能。由于中心金属锰的关系,聚合锰卟啉生成了额外的配位键,使得其薄膜为清晰的层状结构,这也使得在充放电过程中聚合锰卟啉与电解液离子有了更充分的接触,获得了更高的容量。在三电极体系中,聚卟啉薄膜的性能达到了93 F g-1,而聚锰卟啉薄膜的比电容则达到了更高的135 F g-1。而在循环性能测试中,聚卟啉和聚锰卟啉薄膜在2000次充放电测试后比电容也没有明显的下降,显示出优秀的循环稳定性。该研究证明,利用卟啉环上不饱和键的电化学耦合,完全可以合成出具有更优秀电化学性能的聚合有机材料。在成功合成聚合卟啉薄膜后,我们继续推进研究工作,进一步探究了乙烯基金属叶绿素的电化学聚合。我们设计了一系列仅在四吡咯环C3位点上有乙烯基不饱和双键的金属叶绿素(锌、镍、铜、镁、钴和镓),成功利用循环伏安法首次制备了叶绿素基有机聚合物薄膜。在紫外-可见光光谱中,薄膜soret峰的明显拓宽和微小红移证实了叶绿素聚合的发生;在电子显微镜中同样观察到样品从无序块状结构到均匀有序纳米球体的转变。将这些聚合薄膜作为三电极体系的电极活性材料,电化学性能最高的聚合铜叶绿素薄膜的比电容高达334 F g-1,在1000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仍为原本容量的90%。该研究发现了一个全新的生物基有机聚合物体系,同时也指出了聚合叶绿素在储能领域的巨大潜力。最后,为了进一步研究叶绿素中不饱和键的种类对叶绿素是否可以发生聚合所产生的影响,我们设计了四吡咯环的C3位点为乙基、乙烯基、乙炔基的金属基叶绿素衍生物,同样利用电化学聚合的方法,观察其在伏安循环过程中曲线的变化。在循环过程中,加有乙基叶绿素电解液的伏安循环曲线并没有发生变化,导电玻璃基底上也没有有色薄膜的出现,证明乙烷基叶绿素并没有发生聚合;而对于乙烯基和乙烷基叶绿素,其伏安循环曲线发生明显变化,导电玻璃上也出现了明显的深色可见薄膜,由此证明了不饱和键在叶绿素聚合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乙烯基和乙炔基聚合叶绿素薄膜在后续的吸收光谱测试差别并不明显,说明聚合物有着类似分子结构,都为依靠不饱和键组装成的链状分子。在电化学测试中,乙炔基的镍金属叶绿素聚合物的比电容达到了466 F g-1。在利用乙炔基的镍金属叶绿素聚合薄膜组装成固态对称超级电容器之后,我们将其与叶绿素基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利用共电极的方法连接起来,模拟自然过程中叶绿素对光能转换存储的光合作用过程,组成了一个基于叶绿素的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集成能量转换存储器件。该叶绿素的太阳能转换存储器件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稳定完成多个充放电循环,且过程中并没有出现光能转换或者电能储存的性能衰减,凸显了其实用价值。我们所组装的叶绿素太阳能能量转换存储器模拟光合作用过程,完成了光能的转换与存储,且构成材料廉价易得、绿色环保,为未来绿色清洁能源系统的构建提供了一个新颖可行的方法。以上基于叶绿素类衍生物探索和研究逐步让我们发现了一系列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叶绿素聚合物,其保留了叶绿素的主要结构,但延伸的π共轭体系有效的改善了其电化学性能,了解和认识到其在储能领域的应用潜力,有助于实现廉价绿色可再生能量储存器件的商用化应用。
其他文献
随着航空动力燃烧技术的发展,航空发动机加力燃烧室呈现出与涡轮后框架一体化的趋势。在越来越紧凑的燃烧室中,实现高效低阻的掺混和扩压显得尤为重要。漏斗混合扩压器以其较强的掺混能力和结构优势,在新一代发动机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数值计算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气动参数与结构参数对漏斗混合扩压器下游流场特性和掺混特性的影响研究,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漏斗混合扩压器下游同时存在涡流掺混区
学位
作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涡轮性能对发动机的整机做功能力影响较大。目前涡轮前温度已远超材料的耐温极限,必须采用更高效的冷却技术才能提高涡轮叶片的工作性能,涡轮叶片冷却主要分为内部扰流冷却和外部气膜冷却,但冷却气膜的存在会对叶片外表面换热及叶栅气动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以某型涡轮导向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流动参数对该叶片不同叶高叶型外表面的气膜冷却效果、对流换热系数、静
学位
倾转旋翼机兼具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的特点,不仅能够实现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等功能,而且具备高速巡航和航程远的优点,因此在军用和民用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作为一种新构型的飞行器,倾转过渡模式是无人倾转旋翼机实现直升机模式与固定翼模式转换的关键,而飞行控制律在该转换中必不可少,所以,开展无人倾转旋翼机过渡状态飞行控制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以一种新型无人倾转旋翼机作为研究对象,在其飞行动
学位
直升机旋翼/机体耦合系统的气动弹性稳定性问题是在直升机设计过程中需要避免的动力学问题。直升机旋翼/机体耦合带来的不稳定性现象主要表现为“地面共振”和“空中共振”。为了保持直升机系统稳定,常常在旋翼上安装阻尼器。本文建立了计入非定常气动力并带有嵌入式阻尼器的旋翼/机体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该模型在悬停状态与前飞状态下的气弹稳定性;验证了嵌入式阻尼器在抑制动不稳定性和提高系统的气弹稳定性方面的有效性。
学位
导波结构健康监测方法在环境、载荷等时变因素影响下的损伤监测可靠性是阻碍其工程应用的一个瓶颈难题。针对此问题,本文围绕基于导波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的结构损伤监测方法开展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层次分割GMM的结构损伤监测方法,提高了时变因素影响下结构损伤监测的可靠性。本文主要工作及创新如下:(1)研究了六种典型损伤因子的计算方法及它们随信号的变化规
学位
随着现代航空事业的发展,航空发动机性能不断提高,使得涡轮等热端部件的热负荷逐渐加重,对于冷却空气的品质要求也逐渐升高。本文以航空发动机二次空气引气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的方法对压气机某高压级间盘腔径向引气减涡器结构展开研究,揭示了径向引气减涡器减阻机理和减阻特性随关键结构参数和气动参数的变化规律。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首先,针对简单盘腔模型,分析了其在不同无量纲质量流量,旋转雷
学位
燃烧不稳定现象伴随着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而产生,是研究人员常碰到的棘手问题,在物理机制上其属于多相流体力学、声学、燃烧学、传热学的多物理场耦合问题,因推进剂的毒性、和工况危险性导致对其进行试验研究的难度极大。因数值模型的建立完善、高精度数值方法的发展,使研究人员用仿真手段研究推力室内不稳定燃烧现象具备了条件。然而当前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不稳定分析数值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大多研究人员对如LES
学位
燃烧不稳定性广泛存在于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等动力装置。它的存在会使燃烧装置受到持续的周期性压力干扰,严重时会造成部件的损坏,大幅减少燃烧装置的寿命。随着数值计算方法的发展,近些年高精度数值仿真在揭示燃烧不稳定性机理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本研究采用新发展的高精度自适应湍流模拟方法(SATES),研究了声波激励下预混气相燃烧、横向来流下液柱雾化以及稀疏液雾两相燃烧的火焰动
学位
飞机在高空飞行会发生外表面聚集积冰的现象,对飞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根据结冰探测系统的报警信号,可以及时打开防除冰系统,保障飞机安全飞行。现有的结冰探测系统普遍存在精度低、外形尺寸大、破坏飞机气动外形等缺点,本文拟发展一种保型的超声回波结冰探测系统,并重点针对超声结冰探测系统的核心部件及超声换能器开展研究,通过对压电层、背衬层、匹配层的仿真设计,得到了探测性能更好的超声换能器,从而提高飞机结冰探测的
学位
对于脑肿瘤的放射治疗,准确地定义肿瘤靶区对于实施个性化精确治疗和保证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常规解剖图像无法准确地呈现肿瘤细胞的实际分布范围,而功能影像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前景。综合利用PET、DWI、DTI与PWI等功能影像信息辅助定义放射治疗中肿瘤边界具有非常可观的临床价值。为了克服现有的双模态图像融合不能满足医生对肿瘤更完整信息的需求,本论文提出一种针对三模态医学图像(CT/MRI/PET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