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诱导环糊精修饰磁性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去除环境污染物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lzt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存在。重金属离子污染物在环境中不仅不能被降解,反而能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并与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酶和核糖核酸等物质发生强烈相互作用而危害生物体健康;而有机污染物一旦进入水体,容易在悬浮物和底泥中累积,并在生物体内富集,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高效经济的有效吸附材料用于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的治理和去除。   碳纳米管(CNTs)具有中空的层状结构与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等优点,在处理环境污染物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但由于CNTs的尺寸小,导致了CNTs分离困难,很难在实际应用中大规模应用。引入磁分离技术,制备出多壁碳纳米管/铁氧化物磁性复合材料(MWCNTs/Iron oxides),同时为了提高MWCNTs/Iron oxides对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在MWCNTs/Iron oxides表面修饰上合适的官能团。等离子体技术可以直接将目标官能团修饰在吸附剂表面上而不会破坏吸附剂结构,并且在等离子体修饰过程待修饰目标官能团不需要通常化学方法所需的保护措施,具有高效、方便、环境友好、清洁无污染等优点。因此本论文采用宏观静态吸附法与微观表征(SEM、FT-IR和XPS等)技术相结合,研究等离子体诱导修饰环糊精对MWCNTs/Iron oxides吸附重金属离子污染物(Pb(Ⅱ)和Cu(Ⅱ))和有机污染物(1-萘酚和1-萘胺)的影响。主要成果如下:   (1)环糊精具有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可再生、可完全生物降解和环境友好等优点。由于环糊精含有大量官能团,可以与环境水体中重金属离子形成强络合物,同时其空腔结构和有机污染物也有较强的络合作用,在MWCNTs/Iron oxides表面修饰环糊精(CD)后MWCNTs/Iron oxide/CD对重金属离子污染物(Pb(Ⅱ)和Cu(Ⅱ)和有机污染物(1-萘酚和1-萘胺)的吸附能力显著提高。   (2)利用XRD,FT-IR,TGA,XPS等微观表征技术对MWCNTs/Iron oxide/CD进行详细的表征,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技术可以将CD通过化学键结合在纳米磁性复合材料上。   (3)腐殖酸是环境中的天然有机物,对重金属离子在环境中的化学行为有重要的影响。本论文研究了富啡酸FA对MWCNTs/Iron oxide/CD去除重金属离子Cu(Ⅱ)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pH条件下,FA促进Cu(Ⅱ)的吸附,而在高pH条件下,抑制Cu(Ⅱ)的吸附,同时Cu(Ⅱ)的去除效率随着FA浓度增加而增大。   (4)本论文考察了接触时间、pH值、吸附剂浓度、离子强度、温度等因素对MWCNTs/Iron oxide/CD吸附Pb(Ⅱ),Cu(Ⅱ),1-萘酚和1-萘胺的影响。结果表明Cu(Ⅱ)和1-萘胺在MWCNTs/Iron oxide/CD上的吸附速率服从准二级吸附动力学速率方程,金属离子Cu(Ⅱ)和有机污染物1-萘胺在MWCNTs/Iron oxide/CD上的吸附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热力学参数(△H0,△S0和△G0)的计算结果表明,Cu(Ⅱ)和1-萘胺在MWCNTs/Iron oxide/CD上的吸附是个吸热自发的过程。   (5)采用XPS技术对MWCNTs/Iron oxides和MWCNTs/Iron oxide/CD吸附Pb(Ⅱ)后的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WCNTs/Iron oxides和MWCNTs/Iron oxide/CD的含氧官能基团参与Pb(Ⅱ)的吸附作用,Pb(Ⅱ)主要以化学吸附的形式吸附在MWCNTs/Iron oxides和MWCNTs/Ironoxide/CD的近表面。   (6)在MWCNTs/Iron oxide/CD吸附Pb(Ⅱ)后可采用永久性磁铁或者磁场将其从废水中分离出来。MWCNTs/Iron oxide/CD的洗脱实验结果表明MWCNTs/Iron oxide/CD对Pb(Ⅱ)的处理具有很好的循环利用效果。   论文的创新点主要利用等离子体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无污染的材料表面功能化修饰的技术,在磁性复合材料MWCNTs/Iron oxides上接枝CD大分子,提高MWCNTs/Iron oxide/CD对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研究MWCNTs/Iron oxide/CD的吸附机理,论文研究结果对于发展对环境污染物具有高效富集作用的新型吸附材料,用于环境污染物的检测和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采用大涡模拟数值方法对带定位格架5×5棒束通道内流场特性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对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研究了大涡模拟数值方法在定位格架水力性能研究中的适用特性
该论文研究有关纳米碳管的三个问题:镍催化下纳米碳管的形成机理,纳米碳管中单晶体熔化与纳米碳管尺寸的依赖性和纳米碳管中单晶体的形成及长大.首先讨论Ni薄膜转变为Ni颗粒
该研究采用酚醛树酯作为EPDM的交联剂,在与氟橡胶共混的过程中实现了EPDM的动态硫化, 然后用N,N-二肉桂叉-1,6-已二胺(Diak 3)硫化共混物中的氟橡胶,这样的硫化过程避免了氟
硅作为目前微电子工业的主导材料和硅集成电路的物质基础,一直以来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一次又一次的电子科技革命。与普通的单质硅相比,纳米结构的单质硅在物化性能上发生巨大
期刊
该论文采用光固化的方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钠(PAANa)型高吸水树脂.研究了合成条件、工艺参数及各组分种类及用量(光引发剂种类及用量,交联剂种类及用量,NaOH用量)对PAANa的固化
钛碳化硅(TiSiC)是一种新型的层状结构/功能陶瓷材料,它有机地综合了金属和陶瓷的优异性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纯相钛碳化硅的制备极为困难,从而制约着对它的研究和利用
机械制造工艺的出现与持续发展不仅是实现了低制造成本,同时还直接提升了设计制造生产效率.在工艺环境不断改进的同时,合理化机械设计属于保障产品质量的核心,为了更好的提高
AP1000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Passive Residual Heat Removal System PRHRS)作为AP1000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Passive Core Cooling System PXS)的一部分,可以在事故工况下应急排出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