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髓损伤引起截瘫,导致病人卧床无法行动、褥疮、下肢痿缩。但很多病例在损伤初期脊髓未完全断裂,而后因继发性损伤影响导致损伤加剧引起上述症状。现在处理急性脊髓损伤最常用的策略还是早期手术。我们就临床角度选择继发性损伤为切入点,采用手术治疗改善损伤脊髓的病理变化。早期手术现在包括清创、减压,贴附大网膜等补充血供的方法。血管生成通过缺血位点释放促血管生长因子启动、而后血管通透性增加、母血管膜及其周围基质溶解、内皮细胞分裂增殖、管腔形成,长入缺血区。而快速的恢复缺血区的血液供应可以拯救一部分神经元,恢复它们的功能,改善病人的病情。临床上可以通过核磁共振的方法确定缺血区,对症治疗,进而保护创伤后的脊髓。本研究分两部分,分别研究肌瓣贴附小鼠脊髓创伤的保护作用和带血管蒂肌瓣贴附大鼠脊髓创伤的保护作用。在研究小鼠时,作者发现在不给药的条件下,创伤后及早贴附肌瓣能够很好的保护脊髓。实验分脂肪对照组,肌肉贴附组,荧光肌肉组。采用全贴附的方法分别将脂肪,肌肉,荧光肌肉通过纤维蛋白胶黏到损伤脊髓上方。结果发现肌肉贴附组肌肉与脊髓实质已紧密粘合,损伤中心区坏死范围很小。荧光肌肉组中有荧光血管长入脊髓。组织学染色结果表明贴附肌瓣对小鼠脊髓创伤的保护作用较好。在研究大鼠时,作者先明确带蒂肌瓣确能改善继发性损伤导致的病理变化,再细致的研究了贴附带蒂肌瓣是如何改善脊髓创伤导致的病理变化及保护效果。第一步先设计全贴附实验,观察贴附肌肉,带蒂肌瓣,脂肪对创伤脊髓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带蒂肌瓣保护作用明显。第二步又用延时半贴附的方法,观察延时1天,3天,7天后贴附带蒂肌瓣是否对脊髓还有保护作用,结果发现延时3天后贴附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然后较为细致的研究了带蒂肌瓣与损伤脊髓一侧缺血区形成的血管沟通上,并研究贴附肌蒂后对损伤脊髓的保护效果究竟如何。同样用了全贴附和半贴附的手术方法,两周后进行伊文氏蓝血管显影观察血管沟通状况。又对半贴附做做了NeuN,αvβ3,Hsp7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却有血管长入缺血区和中心区,且通过设计半贴手术,打开一节椎板,损伤其尾端,将肌肉贴在伤口的吻侧,伤口尾侧作自身对照,确定贴附区的损伤状态确实较未贴附区好。最后得出结论,贴附带蒂肌瓣手术方法简单,副作用小,对小鼠和大鼠脊髓创伤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带血管蒂肌瓣会与损伤脊髓的中心区和缺血区发生血管沟通,延时贴附损伤脊髓对损伤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具有临床应用的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