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珠江两岸滨水空间形态差异探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滨水空间是独特而复杂的重要城市区域。珠江前航道两岸滨水空间是兼顾广州多重意义的重要城市区域。直至今日,广州最具标志性的城市形象,仍是穿越城市中心流淌而过的珠江(前航道),是广州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以往研究中,一旦涉及河流两岸的城市滨水空间形态研究,往往忽略了两岸本身的差异。前航道两岸天然存在地理水文特性的差异,两岸长期以来不同的规划定位、建设强度、管理控制,物质形态差异又形成两岸文化属性的差异,理解滨水空间两岸各自的特殊性,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形态及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前航道两岸建设已经进入尾声,对前航道两岸滨水空间形成过程的回溯、对发展过程进行挖掘整理总结,期望建立滨水空间与城市之间更准确的关系的同时,也作为城市历史研究积累。本文基于以上背景思考,对题目涉及城市空间形态研究、城市滨水区与前航道两岸滨水区已有研究进行初步的研究分析,明确以城市设计角度进行形态层级研究方法的思路,目标形成相对全面客观的前航道两岸滨水空间形态认知,需要形成定量图示研究成果。(第一章)回顾前航道两岸滨水空间物质形态演变进程,自清末以来划分为五个阶段,对城建背景、滨水区建设的史料进行梳理,形成关于滨水空间物质形态地平面、肌理、界面三个层级的总结,为后文提供分析基础资料。(第二章)通过宏观尺度、中观尺度、微观尺度的形态结构性特征差异分析,发现北岸地平面持续向河流推进的同时,尺度与文化价值显著滨水空间有规划地依靠细致、稳定的肌理向内陆渗透;南岸地平面变化不大,但管控缺失没有形成具有渗透性的肌理或尺度、文化价值显著的滨水空间设计。(第三章)对前航道两岸滨水空间形态差异性尝试从自然特性、设计管控、文化基础三个方面提出初步成因性解析。以两岸中相对较好的北岸为参考对象,针对渗透性的滨水空间肌理构建提出渗透性的滨水空间设计策略——构建纵深向滨水空间体系,滨水小街区设计以及滨水空间的历史要素设计,并具体针对南北岸现状提出策略落实的具体建议。(第四、五章)
其他文献
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 (GIS)的特点和应用方向 ,GIS主要由管网数据库和用户数据库组成 ,功能包括管网动态管理、用户动态管理和用气负荷分析。
文章结合教学案例,从转变教学理念、合理设立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和开展合作学习四方面,对提高初中体育篮球教学效率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优化初中体育篮球教学提供一些
全球范围内,以"创新政策3.0"的提出为标志,关于科学、技术与创新政策的新的研究范式正在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在中国推动了科技政策向科技与创新政策的范式转变。新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主席明确指出,要在全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新时代,传承好红色基因,充分展现红色基因的鲜活时代特征,对激发官兵献身强军实
报纸
颠覆性科技正在推动创新的步伐,为了响应这股热潮,德勤中国携手美国奇点大学作为主讲嘉宾主持了哈佛商业评论于4月10日在上海举办的一场讨论颠覆性科技的特殊论坛,利用一整天
阐述了连续梁在预应力作用下的受力特点,举例说明如何确定“钢绞线区”以及如何整钢绞线位置以便能得出一条合理的压力线。
本研究在运用三维荧光光谱示踪平水期东平湖DOM荧光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与氢氧同位素指标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对大气降水的DOC贡献进行估算,以期为东平湖的污染
数字化已经是大势所趋,几乎所有企业都意识到了数字化的重要性,并开始或计划进行数字化,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在数字化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与问题,他们还不清楚在将数字战略
地处洞庭湖畔的岳阳市是湖南省确定的招投标试点市之一。按照《农业综合开发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和省里要求,2003年,我市在项目县(市)、区全面铺开了招投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