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时序约束任务的协同制造链优化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kilmic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技术和制造技术的不断融合,网络化制造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并逐渐成为取代传统制造模式的新一代先进制造模式。在网络化制造环境下,实现制造任务与制造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是实现协同制造链(CMC)构建的关键基础技术,已经成为现代集成制造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浙江地区中小企业复杂产品的异地协同制造和转包加工为背景,深入研究了协同制造链的构建过程、制造任务结构规划、协同制造链优化建模及系统应用。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深入分析了构建协同制造链的过程特征,指出其构建过程是制造任务与制造资源双向优化调整的过程;提出了协同制造链(CMC)、时序约束任务(TTSC)与协同制造单元(CMU)等新概念;建立了TTSC有向图模型与CMC过程数学模型;通过分析TTSC分解方案规范解集、非规范解集,得出了相应的CMC构建方案规范解集、非规范解集,并给出了规范型CMC与水平型CMC两种不同的市场表现形式。(2)针对协同制造任务的结构优化问题,提出了时序约束任务跨度(STTSC)模型;通过分析市场协作环境下制造任务分解方案、协作成本、生产周期三个方面的关键因素,建立了STTSC与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数学模型,拟定量分析了STTSC的优化设计问题,获得了在相应条件下的任务跨度最佳值。基于STTSC规划分析,建立了一种面向核心制造资源的任务分解策略,并给出了任务分解与归并的方法、步骤。(3)对CMC优化建模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CMC形成过程中的双向优化结构,分析影响制造任务性能参数优化与制造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特征,提出了制造任务性能参数向量欧式距离模型,进而构建了CMC任务性能参数优化数学模型;针对水平型CMC的构成特点,充分利用协作CMU的剩余生产能力,建立了基于综合运行成本最小化与CMU生产负荷均衡化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针对规范型CMC的优化问题,考虑CMU之间的内联成本、任务执行的拖期惩罚成本与协作CMU的剩余生产能力等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综合运行成本最小化与CMC整体生产负荷最小化的多目标优化模型。(4)对CMC的优化模型求解算法及仿真进行了研究。针对CMC任务性能参数优化目标函数特性,应用自适应遗传算法进行求解,设计了实数编码机制与自适应改变遗传算子的机制,并对优化目标函数进行了模型转换。因为水平型CMC与规范型CMC优化模型均为多目标函数,故应用基于Pareto最优概念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针对提出的模型与算法,分别进行了实例仿真研究,验证优化模型的有效性。(5)设计了协同制造链优化支持系统(CMCOSS)的体系结构与应用流程,开发了一个原型系统。以某型号汽车后半轴的协同制造为例,演示了平台的运行结果,系统地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理论与方法。
其他文献
我国地质灾害较多,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种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在大规模的开发活动下,众多矿山开采项目对地质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导致矿山地质灾害频发,使矿山
对于人胚胎干细胞应用相关主题的发明专利申请是否符合专利法中关于伦理道德的要求,是发明专利审查的难点之一。本文根据专利法的立法宗旨及胚胎干细胞技术的发展现状,通过对
如果薪酬管理制度具有一定优势,那么会使企业人力资源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企业更具竞争力。然而,我国的薪酬管理仍然存在一些漏洞,只有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找
目的:分析近5年程序性细胞死亡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受体的研究热点。方法:基于PubMed数据库,检索策略为"programmed cell death 1 receptor"[MeSH Major Topic]
指向平台技术在航天和军工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我国深空探测、光通信、激光武器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指向平台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受平台结构形式、驱
中世纪英国有两所著名的大学,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大学设院制,医学院是属于较高级的学科,是在学习完艺科,即七艺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学习的时间长,花费高,医学院的学生很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新能源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从实际生产中看,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煤矿依然是工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能源之一,同时随着
PET/CT在淋巴瘤及其它多种实体肿瘤的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价中应用广泛,当白血病局限于骨髓时的应用较少,而一旦出现髓外浸润时,PET/CT可发挥重要作用[1]。近日,我院诊断以髓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肿瘤药致急性肝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抗肿瘤药致急性肝损伤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5)行还原型谷胱甘肽保肝治疗,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创伤性颈内动脉夹层形成的效果、安全性及急性创伤性颈内动脉夹层的手术适应证。 方法 选取 2015年9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11例接受急诊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的急性  创伤性颈内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CTA、术前及术后DWI MRI脑血流灌注分期、TICI血流分级、NIHSS评分,评价其疗效、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及手术相关适应证。 结果 11例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