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结肠息肉患者资料,了解本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人群中的发病规律及影响因素,指导今后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工作。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结肠息肉患者资料,了解本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人群中的发病规律及影响因素,指导今后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工作。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结肠息肉的维吾尔族106例、汉族585例,分为两组,统计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血压、生化、临床表现、病理及内镜下特点等指标,使用SPSS16.0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维吾尔族组年龄小于汉族组,体重大于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息肉发生比例在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汉族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吾尔族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组的磷、总蛋白、球蛋白、腹痛指标高于汉族组,年龄、HDL-C、降结肠分布部位指标低于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性别、血压、饮酒史、吸烟史、既往史、钾、钠、氯、钙、镁、肾功、空腹血糖、TG、TC、LDL-C、白蛋白、便血、便秘、腹胀、腹泻、排便习惯改变、粘液便、息肉大小、病理类型、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体重、磷、HDL-C、总蛋白、球蛋白、分布部位因素在维吾尔族与汉族结肠息肉患者之间有相关性。老年组较低年龄组结肠息肉发病率高。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现代汉语中,“有”其后可以与大部分名词连用,但“有”的意义及作用会因其后名词类别有所不同。通过语言实际运用可知,其中“有”的意义并不相同,同时“有 N”结构对描述主体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本文将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探究“有 N”结构的不同类型,并归纳其特征,分析各类型中,“有”的语义特征差异,从“N”的语义层面,探究“N”对“有 N”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有 N”结构;语义特征 作者
摘 要: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速,文化现代化也随之扩展,各国都面临着外来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冲击;对于中国而言,传统文化历史深厚,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门向世界打开,文化元素也日益多元化,相互之间的冲突逐渐增多。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而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尤为紧迫。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进程 作者简介:杨双羽(1990.5-),女,回,河南省郑州市人,研究生,黄河科技学院助教
摘 要:随着语言学界将语言的研究重点由静态转向动态分析,会话分析发展迅猛,话轮转换研究是会话分析中的核心问题,由于 Sacks提出的话轮交接规则主要针对英语研究,本文结合汉语将Sack提出的话轮交接规则作进一步的补充修正。 关键词:会话分析;话轮交接规则 作者簡介:袁玉倩(1993-),女,汉,山东枣庄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
摘 要:茶文化是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茶文化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酝酿出自己的芬芳。而俄罗斯茶文化的产生是中国茶文化传播的产物,受中国茶文化的影响比较大。虽在茶文化的地位和功能两者存在相同之处,但中国和俄罗斯的茶文化在其内涵以及饮茶方法上还是独具一格的。本文主要就中俄两国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茶文化的内涵、茶文化对语言文化的影响三个方面来分析研究中俄茶文化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