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地黄脱毒快繁及应用技术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ita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怀地黄的脱毒快繁及其应用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适宜的脱毒培养方式是切离0.2~0.5mm大小的茎尖,置于MS+6.BA 0.5或MS+KT 0.5培养基上培养,待长成苗后,37℃热处理6周,然后二次切离茎尖(0.2~0.5mm),培养成苗。成苗率达75%,脱毒率达96~100%。(2)快速繁殖最适宜的培养基是MS+BA 0.2+NAA0.002~0.02,放置于500ml罐头瓶中进行固体培养。(3)用罐头瓶代替三角瓶,1/2MS基本培养基代替MS基本培养基,白砂糖代替蔗糖,蘑菇袋代替封口膜,可大大降低试管苗的生产成本。(4)在脱毒苗壮苗生根时,采用1/2MS+PP<,333> 0.5,加入3%的白砂糖进行培养,其壮苗生根效果最好;移栽时苗根系发达,叶色浓绿,茎杆粗壮,移栽成活率达100%。移栽基质蛭石好于珍珠岩,在室外炼苗效果好于室内,其移栽成活率可达97.89%。(5)脱毒苗的大田产量明显提高,比大田种植苗增产103.57%。(6)病毒检测:①指示植物法检测病毒,接种一个月后表现出典型症状;②电镜法检测,观察到了CMV,呈典型球状,直径约30nm;③RT-PCR法检测CMV和TMV,分别扩增出了预期特异性片断300bp和280bp;④IC-RT-PCR法检测TMV,也扩增出了预期片段(280bp),经测序检验,氨基酸同源性达96.7%。共检测株系42株,其中有18株脱去了病毒。本试验建立了一整套怀地黄脱毒快繁及病毒检测体系,获得了脱毒苗并提高了大田产量,为怀地黄脱毒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大麦赤霉病是世界性病害,易在大麦开花及灌浆早期感染和发生。在我国北美大麦赤霉病的致病菌主要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大麦感染赤霉病后,不仅减产严重,更严重的是由于病原菌产生的以脱氧雪腐烯醇(DON)为主的毒素积累于病麦粒,可直接影响籽粒的加工和营养品质。本研究以来自于我国育成的品种和地方品种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国外品种为试材,2005、2006年
鬼臼毒素类物质因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抗肿瘤活性,在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该类物质的获得主要是从植物中提取,但天然植物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利用植物内生真菌可产生与宿主相同代谢物的特性,通过微生物发酵获得该类物质,为获得鬼臼毒素类原料药物质资源提供了新途径。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对有价值菌株的筛选。本研究对已获得的可产生鬼臼类物质菌株Md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以期为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药
本论文中,我们通过应用液体核磁共振和位点特异性自旋标记的电子顺磁共振技术研究了大肠杆菌蛋白YgaP的结构和动力学特征。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硫氰酸酶
Ⅰ型核糖体失活蛋白MAP30,是从苦瓜种子和果实中分离纯化的一种HIV病毒抑制剂,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抗菌作用。 本文根据已发表的MAP30基因的序列比对结果,采用PCR法从精选白
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是中国特有树种,从其体内提取的喜树碱是一种广谱抗癌和抗肿瘤药物,是喜树碱提取的主要工业原料,也是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较为普遍的用材树种,具有生长速度快、病虫害少等特点。本项目采用无性系培育方式与转基因的方式对其进行了筛选和改良,获得经济性状优良的海喜1号与海喜2号2个新品种,本研究通过针对上述2个新品种的高产性状及其品种形态特异性(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观察分析,比较研究了火柴头的多样性生殖方式,其结论如下: (1)火柴头种子有地上大种、地上中种、地上小种和地下大种、地下中种、地下小种6种类型。不同种
翅作为动物发育过程中进化出的新器官,对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空到高空的跨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昆虫是最先拥有翅的无脊椎动物,翅的获得是昆虫迅速成为地球上种类最多分布
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与TPO受体Mpl(myeloproliferativeleykemia)结合激活信号通路,促进巨核细胞系分化、增殖。目前,世界上有大量血小板减少症(thrombocytopenia)
本研究从全国15个省采集不同植物根系土壤样品约250份,将土壤溶液80℃水浴10min后用选择性无氮培养基分离,共获得约5000株细菌。利用简并引物对这些菌株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27
性别是生命具有初步细胞形态后起源和演化所遇到第一个重大方向问题,从整个生物的系统发育,以遗传方式成为性进化的主线,然而,在少数生物,却选择以环境条件作为性别决定的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