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弥补我国钾肥不足和提高玉米种植效益,挖掘玉米优良种质资源,筛选吸钾能力强和耐低钾的玉米基因型应用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探明不同基因型玉米吸钾能力、钾素营养持性和耐低钾能力,以指导玉米钾肥的合理施用。本研究通过低钾土壤钾素耗竭试验,盆栽土培试验较为系统对12个不同基因型的玉米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幼苗耗竭表明,不同基因型玉米钾积累量差异显著。农大86吸钾能力最强,钾积累量最大;甜玉米吸钾能力弱,钾积累量少。土壤幼苗耗竭条件下,玉米吸收矿物钾的比例最大,其次为缓效钾,速效钾比例最小。吸钾能力强的基因型吸收矿物钾的比例也大。吸钾量多少和吸收土壤矿物钾的比例大小可以作为玉米吸钾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2.盆栽土培试验进一步表明:农大86在低钾土壤条件下,地上部含钾量最高,体内钾积累量最大,产量较高;甜玉米吸钾量最小,这与土壤幼苗耗竭试验结论是一致的,说明用土壤幼苗耗竭试验结论来鉴定玉米吸钾能力强弱是可行的。3.土培试验表明在低钾土壤条件下,吸钾能力强的农大86仍能吸收积累较多的钾素满足自身发育需要,以获得较高产量,为“钾高效吸收耐低钾基因型”。聊玉18钾素利用效率高,体内较低的钾浓度即可保持其正常生长发育要求,低钾土壤条件仍能获得较理想的产量。为“钾高效利用耐低钾基因型”。4.在施钾肥的高钾条件下,登海9号钾吸收积累量最多,增产率大,钾肥利用率高,为“施钾敏感型”。此类品种还有农大108,聊玉93-1、368等。施用钾肥增产效率不明显的玉米为吸钾能力强的农大86、需钾量少的甜玉米和钾利用效率高的聊玉18,它们都有较强的耐低钾特性。5.根据本研究的试验条件,把施钾增产率在10%以下,相对产量在90%以上的属于耐低钾基因型;施钾增产率在15%以下,相对产量在85%以上为较耐低钾基因型;增产率在15%以上,相对产量在85%以下为不耐低钾基因型。依此筛选出“钾高效吸收”耐低钾基因型农大86和“钾高效利用”较耐低钾基因型聊玉18。6.相关分析表明,低钾条件根干重与地上钾积累总量达到极显著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