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对内隐自尊的研究都十分热切,并且出现许多研究成果,但有关内隐自尊与中学语文教育的研究,在中国还处于空白状态。中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当人的精神世界无法追逐物质世界的脚步时,加之先天的遗传因素,将会出现许多人格不健全的人群,内隐自尊型就是其中一例,本文想通过对内隐自尊这一心理现象的研究以及它与中学语文教育关系的研究,达到用语文教育去正确引导有内隐自尊型人格(或特征)的学生,使其具有健全的人格,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人。内隐自尊是针对主体自我的一种无意识的评价或态度,是自我态度长期累积形成的自动化状态,而且往往表现出一种积极倾向。学生的内隐自尊是指学生长期形成的自己的知觉和态度,它属于自我概念的一种,这种自我概念是潜藏在内心深处,而且用自陈量表的方式很难达到探测内隐自尊的目的,更是用言语无法表达出的。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师生关系,编班方式,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价等都会影响学生的这种自我概念的形成。现代教育是持续人的一生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自我概念也在不断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育必须通过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态度的研究,来发展他们的自我概念。学生这种自我概念的形成不仅仅取决于学生自己,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工作和教学方式对学生自我概念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就学生的内隐自尊而言,主要反映在学业上以及与学业有关的事件上。他们希望在自己的学业和学业相关的事情上表现的很好:比如学习成绩优异,与学业相关的工作能力突出等等。能够深受老师、长辈们的喜欢和赞赏,同学们的羡慕和崇拜是他们最期望达到的目标。内隐自尊型学生一般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都很高。根据内隐自尊型学生好强、渴望成功、独立、成熟等心理特征文章重点对理论性引导、情感性引导、价值观引导、环境创设做了较深入的探讨,希望达到能正确引导内隐自尊型学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