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储热单元内传热流道的拓扑优化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储热技术是解决热能在时空上供需不匹配问题的关键手段,其中的相变储热技术具备储热密度大、运行温度基本恒定、安全可靠等优势,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推进相变储热技术的工程化应用,强化相变储热单元的传热效果十分必要。其中,对相变储热单元的结构进行优化是重点研究内容之一。特别是随着拓扑优化理论的发展,一些学者对相变储热单元中的肋片结构进行了拓扑优化,获得了自由度更高的肋片结构,并验证了这些结构具有更优的传热效果。受到上述研究的启发,本文将拓扑优化方法应用于相变储热单元内的传热流道优化中。基于材料属性插值函数,将阻流系数与单元域的设计变量相关联,通过对设计域材料局部渗透性的控制,进而控制固体域与流体域的分布;从传热最优与流动耗散功最小两个方面构建经典的二元优化目标函数,并赋予两方面各自的权重系数,以移动渐近线(MMA)算法为优化算法,探究了不同权重系数比对流道拓扑构型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在仅考虑流动的耗散功最小而不考虑传热效果的情况下,拓扑结果显示的流动为从进口到出口的直线流动,所形成的流道结构也就是工程实践中最常使用的直管式流道。随着传热效果所占的优化比重分数越来越大,所得到的流道结构变得越来越弯折,并逐渐出现了一些分叉小流道。这说明传热效果的提升是以流动耗散功的增大为代价的。本文对拓扑优化所得到的流道进行了几何重构,对重构后的相变储热单元的放热过程进行了瞬态数值模拟,并对比分析了相同条件下的三种带肋片直流道的放热过程,研究发现,二者均是通过增大热接触周线来强化传热的,也进一步验证了流道在传热与流动两方面的博弈关系。本文采用铣削工艺加工了流道模型,分别测试了带流道的相变储热单元模型在放热过程中的温度曲线以及稳定状态下进出口压降随流速的变化曲线,并对测试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间的误差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正>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更加注重和突出“以美育人”理念。而音乐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更要引导学生在艺术学习中理解中国音乐文化中的民族审美特质和时代精神。“歌唱”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普及度极高的艺术实践活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无论是齐唱、合唱还是表演唱等,都能够极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期刊
永新金矿床为近年来发现的白垩纪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其矿体延长400余米,深部延伸近1600米,倾角20°-30°,严格受构造控制。目前深部勘查显示矿体明显变薄,品位变低,为进一步明确深部成矿潜力,本次在矿区不同勘探线采取了构造叠加晕样品进行地球化学研究,以期指导下步勘查方向。地球化学统计分析表明,永新金矿床元素组合为Au、Ag、Pb、Mo、W、Bi、Mn、Te,其中Au 是形成金矿体的最直接、最
白日其利金矿区是五龙沟金矿整装勘查工作区之一。2010—2015年,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在该区域进行了系统的金矿勘查工作,取得一定地质效果,显示该区域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通过对白日其利金矿床Ⅰ号含金矿化蚀变破碎带元素组合、元素相关性、元素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主矿体构造叠加晕特点等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建立了构造叠加晕预测模式,确定了盲矿体找矿标志,预测了已知矿体的侧伏方向及找矿靶区。构造叠加晕研究及
<正>强军之道,要在得人。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把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摆在强军事业发展突出位置,在重振党管人才政治纲纪、立起为战育人鲜明导向、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布局、深化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改革、推动人才领域开放融合等方面下了很大气力,我军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期刊
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市场经济对矿产资源需求量更大,这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矿产资源并非是无限的,一旦大规模对当前已知矿体进行开采,也没有对矿产资源进行储备,往往很快就会面临无矿可用,直接阻碍到国家经济发展。基于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地质勘查和深部找矿技术进行运用,明确当前深部找矿方法,逐步明确各类矿产资源的储存区域,有效为后续经济发展提供可靠资源,也可以为矿产资源开采提供数据支撑,以此
在地质找矿和勘探工作中,科学合理的找矿技术可以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勘探工作的效率,减少找矿和勘探工作的时间。通过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与优化,可以使我国的综合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把现代科技成果运用于地质找矿工作,从而使我国的找矿勘查工作的原则与方法得以持续发展。通过对其技术应用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了其技术应用的原则和相应方法的创新,希望可以为相应的工作人员以及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OMSOL平台的简化对流传热结构拓扑优化实现方法。简化对流传热拓扑优化可用于获得性能更优的散热结构概念设计,但缺乏可行性强、适用范围广的实现方法,导致工程应用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为解决该问题,本研究采用在经典传热方程中引入对流换热项的方式,建立了可用于COMSOL平台简化对流换热分析的控制方程。进一步的,结合COMSOL平台提供的传热分析模块以及拓扑优化模块,搭建了简化对流传热
期刊
<正>"认识三角形"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学习三角形的高。之前学生已经通过三棱柱初步了解了三角形的形状,认识了角及其分类、垂线和平行线,生活中也有对高的初步认识。所以,学生对三角形以及高的认识似乎也应顺理成章。事实是否如此?课前,笔者通过以下3个问题对1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1.说一说,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三角形?2.画一个三角形,并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