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应用PCR-RFLP和巢式PCR程序对3株黄瓜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arinum)、26株镰孢属(Fusarium)部分真菌及分离自土壤的20株真菌、6株细菌和7株放线菌共59个菌株进行扩增,表明PCR-RFLP程序对瓜类枯萎病菌具有特异性,而巢式PCR对黄瓜尖镰孢菌具有特异性,巢式PCR程序检测黄瓜尖镰孢菌的特异性高于PCR-RFLP程序。在此基础上对引物进行了检测应用,研究结果如下:1.引物ITS1/ITS4只在镰孢属菌株上扩增到一条750bp分子片段,其他供试菌株无扩增条带产生,扩增产物经HinfⅠ酶解后,只有瓜类尖镰孢菌产生480bp、200bp和100bp 3条带,说明该PCR-RFLP程序对瓜类尖镰孢菌具有特异性;巢式PCR引物BIK1/BIK4和BIK2/BIK3只有在黄瓜尖镰孢菌菌株上扩增到一条800bp分子片段,其他菌株均无扩增条带产生,说明该巢式PCR程序对黄瓜尖镰孢菌具有特异性。进一步比较得出,巢式PCR程序检测黄瓜尖镰孢菌的特异性高于PCR-RFLP程序。2.运用优化的PCR-RFLP和巢式PCR检测程序对染病黄瓜组织的检测获得成功。应用PCR-RFLP程序从接种发病的黄瓜组织中扩增到750bp的特异性片段,经HinfⅠ酶解后产生480bp、200bp和100bp 3条带,与纯培养标准菌株的结果相同;应用巢式PCR程序从接种发病的黄瓜组织中扩增到800bp的特异性片段,也与纯培养标准菌株相同,证明染病组织中存在黄瓜尖镰孢菌,同时说明应用PCR-RFLP和巢式PCR检测程序可以准确、灵敏地检测出染病的黄瓜组织中的黄瓜尖镰孢菌。3. PCR-RFLP在感病黄瓜品种津研4号接种黄瓜尖镰孢菌后3d即可检测到病原菌的存在,而巢式PCR在接种后5d才能检测到病原菌,表明PCR-RFLP在黄瓜尖镰孢菌的检测上较巢式PCR具有更高的灵敏度。4.巢式PCR在感病黄瓜品种津研4号接种黄瓜尖镰孢菌后5d即可检测到病原菌的存在,而抗病黄瓜品种龙杂黄7号接种后7d才能检测到病原菌,说明病原菌在感病品种中比在抗病品种中定殖得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