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PCR-RFLP和巢式PCR检测黄瓜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arinum)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ffx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应用PCR-RFLP和巢式PCR程序对3株黄瓜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arinum)、26株镰孢属(Fusarium)部分真菌及分离自土壤的20株真菌、6株细菌和7株放线菌共59个菌株进行扩增,表明PCR-RFLP程序对瓜类枯萎病菌具有特异性,而巢式PCR对黄瓜尖镰孢菌具有特异性,巢式PCR程序检测黄瓜尖镰孢菌的特异性高于PCR-RFLP程序。在此基础上对引物进行了检测应用,研究结果如下:1.引物ITS1/ITS4只在镰孢属菌株上扩增到一条750bp分子片段,其他供试菌株无扩增条带产生,扩增产物经HinfⅠ酶解后,只有瓜类尖镰孢菌产生480bp、200bp和100bp 3条带,说明该PCR-RFLP程序对瓜类尖镰孢菌具有特异性;巢式PCR引物BIK1/BIK4和BIK2/BIK3只有在黄瓜尖镰孢菌菌株上扩增到一条800bp分子片段,其他菌株均无扩增条带产生,说明该巢式PCR程序对黄瓜尖镰孢菌具有特异性。进一步比较得出,巢式PCR程序检测黄瓜尖镰孢菌的特异性高于PCR-RFLP程序。2.运用优化的PCR-RFLP和巢式PCR检测程序对染病黄瓜组织的检测获得成功。应用PCR-RFLP程序从接种发病的黄瓜组织中扩增到750bp的特异性片段,经HinfⅠ酶解后产生480bp、200bp和100bp 3条带,与纯培养标准菌株的结果相同;应用巢式PCR程序从接种发病的黄瓜组织中扩增到800bp的特异性片段,也与纯培养标准菌株相同,证明染病组织中存在黄瓜尖镰孢菌,同时说明应用PCR-RFLP和巢式PCR检测程序可以准确、灵敏地检测出染病的黄瓜组织中的黄瓜尖镰孢菌。3. PCR-RFLP在感病黄瓜品种津研4号接种黄瓜尖镰孢菌后3d即可检测到病原菌的存在,而巢式PCR在接种后5d才能检测到病原菌,表明PCR-RFLP在黄瓜尖镰孢菌的检测上较巢式PCR具有更高的灵敏度。4.巢式PCR在感病黄瓜品种津研4号接种黄瓜尖镰孢菌后5d即可检测到病原菌的存在,而抗病黄瓜品种龙杂黄7号接种后7d才能检测到病原菌,说明病原菌在感病品种中比在抗病品种中定殖得早。
其他文献
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L.)为蓼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全国各地。萹蓄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利尿、降压、止血、抗菌等药理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泌尿系统疾病、肠道系
洋虫[Palembus dermestoides(Fairmaire,1893)],又名九龙虫,属鞘翅目拟步甲科,分布于东南亚各国和南太平洋的斐济,我国的海南、广东和福建等省也有民间饲养,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将其作
广西速生桉树种植面积巨大,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突出,杧果作为广西重要的特色水果,种植面积也很大,随着速生桉林营林面积的增大,在广西区境内很多杧果园已经与桉树林相交界,为
白粉病是瓜类作物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可引起多种作物发生,西葫芦由于其特殊的小生态环境,比其他瓜类作物更易感染白粉病,目前由于尚未发现免疫和高抗品种,所以对瓜类白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