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胃癌根治术是胃癌手术的最常用术式。胸椎旁阻滞(TPVB)用于开胸手术的镇痛效果良好,但目前尚缺乏TPVB用于胃部手术的相关研究,本研究拟探究TPVB用于胃癌根治术的围术期镇痛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拟行经腹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不限,性别不限,体重指数(BMI)18-27kg/m2,ASA分级ⅠⅡ级,无心、肺功能明显异常,无穿刺禁忌症,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Gp组)30例、对照组(Gc组)30例。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连接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双频指数监测技术BIS,行桡动脉及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监测连续有创动脉压(ABP)、中心静脉压(CVP)。试验组(Gp):麻醉诱导前由同一高年资麻醉医师实施超声引导下胸89节段双侧TPVB,两侧分别给予0.5%盐酸罗哌卡因15ml,超声图像显示穿刺节段椎旁间隙扩张,胸膜下压,即表示TPVB成功。1520min后测量阻滞平面,并记录平面范围。对照组(Gc)不给予特殊处理,安静状态下平卧20min。两组均给予常规麻醉诱导及维持。术中如出现血压低于基础血压的20%,给予麻黄碱6mg;心率低于50次/分,给予阿托品0.3mg。两组均于术毕连接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观察指标:1术中血流动力学监测:记录患者入手术室后静息状态时(T0)、椎旁阻滞后20min(T1)、切皮(T2)、腹腔探查(T3)、断胃左动脉(T4)、术毕(T5)时的MAP、HR、SpO2。2术后1h、6h、12h、24h、48h的VAS疼痛评分;按压PCIA的次数。3术中瑞芬太尼用量。4术中应用麻黄碱及阿托品的情况。5不良事件。结果:1.本研究中试验组30例患者,TPVB后20min测量阻滞平面,均有阻滞平面,且均在胸6胸12水平范围内。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T0、T1、T5两组间的MAP及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两组间的MAP及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3)(Fig.4)(Table2)各时间点两组间的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VAS评分比较:术后1h、6h、12h安静、咳嗽状态下两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48h安静、咳嗽状态下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内,Gp组PCIA的按压次数明显少于Gc组(P<0.05)。5.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术中麻黄碱、阿托品使用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89节段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有助于维持胃癌根治术患者麻醉状态下血流动力学稳定,能明显缓解术后疼痛,且未发现明显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