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岔河集油田岔中—岔南空白带位于岔33断块和岔15断块之间。区内已有多口零散出油井,主要目的层为东三段和沙一上段,储层分布不均匀,纵横向变化大,属构造岩性油藏。该区井网稀,采出程度低。搞清储层的分布规律对于该区的勘探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地震资料处理 应用迭前及迭后去噪、偏移归位等技术对原始资料重新处理,使剖面的信噪比、分辨率较高,断点、地质现象清析。 2 地层划分和对比 应用老井资料确定标准层,在标准层的控制下,按照沉积旋回的级次及厚度比例关系,从大到小按步骤逐级对比,即以标准层、标志层划分地层段,用沉积旋回加岩相厚度法划分砂层组。最后连井对比与三维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反复对照,准确确定分层位置。 3 精细构造解释 对工区内31口井的声波时差、自然伽玛、自然电位三条曲线以及部分井的电阻率曲线进行了数字化处理,然后利用LANDMARK软件和自行研制开发的制作合成记录软件对31口井制作了单井合成地震记录,利用声波合成记录求取垂直时距曲线与地震垂直时距曲线比较并加以标定。应用全三维目标精细解释技术,精细落实各目的层顶面构造形态: 4.储层预测 对三维地震资料、测井资料进行预处理,构造—测井约束非线性反演软件对目的层进行储层反演预测,进行沉积微相研究,确定砂体尖灭位置,搞清储层纵横向分布范围。 5.认识 根据构造、储层、沉积相研究结果以及对该区潜力的综合评价,结合邻井的钻井、试油和开发情况,提出4口滚动调整井的部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