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河集油田岔中-岔南空白区滚动勘探潜力综合研究

来源 :西南石油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hia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岔河集油田岔中—岔南空白带位于岔33断块和岔15断块之间。区内已有多口零散出油井,主要目的层为东三段和沙一上段,储层分布不均匀,纵横向变化大,属构造岩性油藏。该区井网稀,采出程度低。搞清储层的分布规律对于该区的勘探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地震资料处理 应用迭前及迭后去噪、偏移归位等技术对原始资料重新处理,使剖面的信噪比、分辨率较高,断点、地质现象清析。 2 地层划分和对比 应用老井资料确定标准层,在标准层的控制下,按照沉积旋回的级次及厚度比例关系,从大到小按步骤逐级对比,即以标准层、标志层划分地层段,用沉积旋回加岩相厚度法划分砂层组。最后连井对比与三维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反复对照,准确确定分层位置。 3 精细构造解释 对工区内31口井的声波时差、自然伽玛、自然电位三条曲线以及部分井的电阻率曲线进行了数字化处理,然后利用LANDMARK软件和自行研制开发的制作合成记录软件对31口井制作了单井合成地震记录,利用声波合成记录求取垂直时距曲线与地震垂直时距曲线比较并加以标定。应用全三维目标精细解释技术,精细落实各目的层顶面构造形态: 4.储层预测 对三维地震资料、测井资料进行预处理,构造—测井约束非线性反演软件对目的层进行储层反演预测,进行沉积微相研究,确定砂体尖灭位置,搞清储层纵横向分布范围。 5.认识 根据构造、储层、沉积相研究结果以及对该区潜力的综合评价,结合邻井的钻井、试油和开发情况,提出4口滚动调整井的部署建议。
其他文献
段塞流是油气混输管道中一种常见的流型,由于气液两相的相间性,引起管道中持液率和压力的剧烈波动,使得运行在该流型下的油气混输管道必然承受脉冲应力冲击。同时,离开管道末
本文简单介绍了油气管道水平定向穿越施工技术的施工设备及施工过程,并对施工地质环境进行了简要分类与分析。由于在水平定向穿越施工中钻杆受力复杂并且服役工况恶劣,因此,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新兴媒体的出现使传统媒体受到了剧烈的冲击,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台需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对陈旧的记者访问方式进行创新,同时还应该转换理念,使用新媒体设备完成访问,准时高效地开展交流和采访,从而强化记者的采访效果。  关键词:媒介融合;广播电视业台;采访形式  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为传统媒体带来了剧烈的冲击,各种各样的新型媒体屡见不鲜。广播电视产业若是想挣
底水油藏在我国油藏中占很大的比例,其储量相当丰富。底水油藏具有含油面积全部与底水接触的特点,因而在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底水一方面能够及时补充原油开采时所消耗的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