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平稳非高斯随机载荷作用下结构振动疲劳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xjmb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际工程中,结构受到的随机载荷往往呈现比较明显的非平稳和非高斯特征,尤其是在恶劣工况或变工况条件下。采用平稳高斯假设进行结构振动疲劳寿命估计往往会得到较大偏差,给装备服役或使用阶段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本文运用仿真和试验相结合的手段,针对非平稳非高斯随机载荷作用下的结构振动疲劳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非平稳非高斯随机振动的表征与模拟研究首先,在平稳随机过程表征的基础上引入“运行测试”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提出了针对均方根时变非平稳随机振动的量化表征方法。其次,利用贝塔分布随机数的幅值调制方法模拟生成非平稳非高斯随机过程。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模拟方法的有效性。2.非平稳非高斯随机振动响应仿真分析基于MATLAB软件仿真,对单自由度质量-弹簧-阻尼系统进行建模,结合激励信号特性和系统动力学特性,分别施加平稳高斯、平稳非高斯、非平稳非高斯三种不同的随机激励,深入研究了系统阻尼比、系统非线性、激励频率带宽、激励非平稳特性等因素对激励-响应间峭度传递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激励为平稳非高斯、非平稳非高斯随机载荷时,若系统阻尼比较大,响应峭度主要受阻尼比大小影响;若系统阻尼比较小,则系统非线性、激励频率带宽、激励非平稳性都对响应峭度有显著的影响。3.非平稳非高斯随机振动疲劳试验研究首先利用有限元仿真和振动台扫频试验两种手段对试件进行固有频率分析测试;而后依据控制变量原则设计五组试验剖面开展振动疲劳试验。结果表明:第一,结构应力响应测试结果验证了上述非平稳非高斯随机激励-响应间的峭度传递规律;第二,振动疲劳寿命试验结果表明,提高随机激励的功率谱密度量值、减小非高斯激励的带宽、增大非高斯激励的非平稳程度对结构振动疲劳损伤均具有明显的加速效果;第三,振动疲劳寿命计算结果表明当应力响应具有非平稳和非高斯特征时,传统频域疲劳寿命估计方法已明显不能适用,带来很大的偏差。上述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结构抗疲劳设计、疲劳损伤分析与寿命评估等领域,为准确预测重大设备和工程结构在非平稳非高斯复杂随机动态载荷作用下的振动疲劳寿命提供支撑。
其他文献
木材胶黏剂行业传统使用的醛基胶黏剂会不断释放出游离甲醛,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此外,生产醛基胶黏剂的原材料来源于不可再生且有限的化石资源,这不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需要发展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胶黏剂来替代醛基胶黏剂,从而消除醛基胶黏剂的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大豆蛋白胶黏剂具有绿色可生物降解、原料来源丰富、操作简便等特点,满足人们对于环保型胶黏剂的要求,是目前研究最多的生物质胶黏剂。但同时大豆
学位
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鞘翅目:象虫科)是为害竹类植物的蛀干害虫,在我国丛生竹南方栽培区多有发生,严重制约了竹产业的发展,但该虫也是一种可观赏和食用的资源昆虫。目前,对长足大竹象的防治措施主要是以化学防治和人工捕捉为主,不但防治效果欠佳,而且化学防治容易污染环境和产生药害,且不能变害为利,实现长足大竹象的资源化管理。昆虫具有发达的嗅觉感受器,能够识别外界环境中多种信
学位
土壤无机氮可被植物及微生物直接吸收利用,是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决定因子之一。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和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是氨氧化作用的主要参与者,其丰度及群落结构与无机氮转化直接相关。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凋落物作为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连接“植物—土壤”的关键枢纽,通过淋溶、分解等对土壤生态过程
学位
脲醛树脂(UF)成本低廉,胶合性能优异以及生产工艺简单,短时间内在木材胶粘剂中的地位仍不可动摇,但耐水性较差和甲醛释放的问题使得在室内的应用受限。为了进一步提高脲醛树脂的性能,本文利用羟甲基化的L-酪氨酸(TYF)和硅烷偶联剂修饰的羟基磷灰石(HA-APTES)分别对脲醛树脂进行改性,制备了L-酪氨酸/尿素甲醛树脂(LUF)和羟基磷灰石/尿素甲醛树脂(HUF)。测定了三种树脂和制备胶合板的性能,并
学位
桉树(Eucalyptus spp.)作为我国人工林第三大优势树种,在为区域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下降、地力衰退、化感作用等生态环境问题。营造人工混交林由于种间生态位分化、提高林分结构和环境异质性的复杂性,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竞争提高木材质量和生产力。凋落物是植物在自然条件下释放化感物质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桉树凋落物化感作用多关注其凋落物浸提液对受体植物的生理特征影响,难以
学位
桉树(Eucalyptus spp.)以其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生产力高等特征,已成为我国第三大优势人工林树种。但由于其大面积、单一树种经营也导致了生物多样性下降、地力衰退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营建人工混交林有利于改善人工林结构、提高环境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地上、地下生态功能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目前桉树人工混交林多关注种间在光获取、生物量、生产力等方面的研究,缺乏地下生态作用研究。土
学位
本研究在圆竹(毛竹)物理力学性能基础上,通过制备稻壳/聚氨酯硬质发泡材料,以最优配比稻壳/聚氨酯泡沫填充改性圆竹,研究了改性圆竹的物理力学性能以及改性圆竹(金竹)连接件性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圆竹(毛竹)密度、干缩率在竹秆轴向上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与径级关系不显著;径向环刚度在竹秆轴向上表现为:下部>中部>上部,在径级上表现为:粗>中>细。圆竹无节材的径向环刚度120.73~321.1
学位
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是我国丛生竹(笋)的主要钻蛀性害虫,其危害严重制约竹产业发展,因此需开展相应防治。利用昆虫信息素进行长足大竹象绿色防控可弥补现有防治策略不足。但信息素的开发依赖于昆虫嗅觉感受机制对于环境气味物质的识别,因此需要探究嗅觉蛋白之间相互作用,揭示觅偶行为中的嗅觉感受机制。基于前期实验室已经克隆表达出两个性信息素结合蛋白CbuqPBP1、CbuqPBP
学位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初中语文单元教学是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语文课程的基本实施单位,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单元教学视野下的学习任务是实现“素养本位”教学的基石,本文结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初步探索学习任务设计的操作路径,从确定学习任务的着力点、注重学习任务情境性、强化学习任务逻辑性角度阐释学习任务设计的有效策略。
期刊
近几十年来,伴随工业、农业和畜牧业等快速发展,大气氮沉降日益严峻,严重威胁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凋落物归还是连接地上-地下过程的关键环节,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和养分循环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关于氮沉降对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叶生产、碳和养分归还的研究仍十分有限。鉴于此,本研究以大气氮沉降显著的四川盆地西缘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三个氮添加水平,即对照(0 kg·N·hm-2·a-1)、低氮(20 k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