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乳腺癌化疗敏感性标志物的临床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gil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化疗可以使大多数乳腺癌患者获益,特别是ER阴性或内分泌治疗耐药的患者,因此化疗已经成为乳腺癌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NAC可使首次就诊不能手术的患者获得手术机会,提高保乳率,并可以筛选出化疗敏感药物。而术后化疗可以巩固手术效果,提高总生存率(overall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但是有一部分乳腺癌患者在接受NAC后未出现疾病缓解甚至有的患者表现为疾病进展。而在接受术后化疗的患者中有一部分病人很快出现了复发和转移。这就说明有些乳腺癌患者对化疗药物不敏感。因此为了不延误治疗,在化疗前就明确是否对化疗药物敏感十分重要,这样有助于制定化疗方案,从而提高化疗的有效性和潜在的长期生存率。NAC对于研究潜在的可以预测化疗效果及化疗所引起的肿瘤组织分子学变化而言,是一个理想模型。而分子学指标可用来分析化疗前后组织标本并可与不同的评判标准相联系。本实验选择了P130/Cas、APE/ref-1、TIMP-1和TopoIIα这四个肿瘤标记物作为研究对象,目前就它们与化疗药物关系的报道在国内外还不多见。P130/Cas是整合素介导的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中的关键分子,在细胞增殖、恶化、分化方面,以及加速细胞周期和抗凋亡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urinic/apyrimidimic endonuclase/redox factor1,APE/ref-1)作为一种多功能蛋白质,是DNA基础切除修复通路的核心成员之一,通过修复各种原因引起的DNA损伤,最终维持DNA的完整性和正确性。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 TIMP-1)是近年来发现的MMPs的天然抑制物,已经被公认为是肿瘤发展和生长过程中具有多重作用的多功能分子。DNA拓扑异构酶IIα(Topoisomerase IIα,TopoIIα)为催化DNA拓扑结构改变的酶系,在DNA的合成、转录、核分裂过程以及在形成正确的染色体结构、染色体分离、浓缩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实验通过研究它们在新辅助化疗前的表达状况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评价了它们作为预测化疗药物效果指标的价值,为乳腺癌治疗手段的选择提供了参考。方法: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免疫组化法测定了44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P130/Cas、APE/ref-1、TIMP-1和TopoIIα蛋白表达及变化情况,分析这4个标志物的表达状况与临床病理因素以及化疗反应的关系。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 Organization,WHO)实体瘤通用效果评定标准对NAC后44例乳腺癌患者临床化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分为四组:临床完全缓解(clinical completedrelease,cCR),临床部分缓解(clinical partial release,cPR),临床疾病稳定(clinical stable disease cSD)和临床病情进展(clinical progressive disease,cPD),临床有效率定为cCR+cPR。根据P130/Cas、TIMP-1和TopoIIα蛋白表达水平,研究上述某一指标时将44例患者都分为过表达组和低表达组。而研究APE/ref-1时,则根据其主要表达部位的不同分为细胞浆表达组、细胞核表达组、核浆表达组和阴性组。治疗效果的病理分级采用Miller andPayne System(MP)分级系统进行评价,分为1至5级,其中1~4级为部分病理反应,5级为完全病理反应(pCR)。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原发单侧乳腺癌,年龄29~74岁,中位年龄54岁;绝经前17例(38.64%),绝经后27例(61.36%)。TNM分期IIB期5例(11.36%),IIIA期11例(25%),IIIB期13例(29.55%),IIIC期15例(34.09%);组织学分级,I级2例(4.55%)、II级11例(25%)、III级6例(13.64%),无法分级的25例(56.81%)。浸润性导管癌43例(97.73%),鳞状细胞癌1例(2.27%)。根据化疗方案将患者分为2组:蒽环组13例(29.55%),蒽环+紫杉组31例(70.45%)。44例患者中完成2个周期NAC17例(38.64%),完成4个周期NAC27例(61.36%)。2临床化疗效果44例乳腺癌患者经过2周期或4周期NAC后进行术前临床化疗效果评价,其中cCR14例(31.82%),cPR15例(34.09%),cSD10例(22.73%),cPD5例(11.36%),临床总有效率(cCR+cPR)为65.91%。术后进行病理疗效评价,依据MP分级标准,1级8例(18.18%),2级4例(9.09%),3级11例(25.00%),4级8例(18.18%),5级即获得pCR的患者13例(29.55%)。3NAC前P130/Cas、APE/ref-1、TIMP-1和TopoII α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3.1P130/CasP130/Cas蛋白表达水平与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化疗方案、PR、Ki-67表达水平无关(p>0.05)。入组患者中ER阳性组22例,其中P130/Cas蛋白过表达15例,低表达7例;ER阴性组22例,P130/Cas蛋白过表达7例,低表达15例。ER阴性组和阳性组之间P130/Cas蛋白表达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6)。44例患者中HER2低表达组19例,其中P130/Cas蛋白过表达4例,低表达15例;HER2过表达组25例,其中P130/Cas蛋白过表达18例,低表达7例;HER2低表达组和过表达组之间P130/Cas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淋巴结转移组17例,其中P130/Cas蛋白低表达12例,过表达5例;有淋巴结转移组27例,其中P130/Cas蛋白低表达10例,过表达17例,有无淋巴结转移同P130/Cas蛋白表达水平存在相关性(p=0.030)。但是根据淋巴结转移数目(0个,1-3个,≥4个)将44例患者分为3组,3组分别有17例,7例,19例,这3组之间P130/Cas蛋白表达水平不存在差异(p=0.076)。3.2APE/ref-1APE/ref-1蛋白表达情况与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化疗方案、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Ki-67、HER2表达水平等指标均无关。3.3TIMP-1年龄大小、月经状况、化疗方案、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Ki-67、HER2表达水平等因素对TIMP-1蛋白表达情况无影响。3.4TopoIIαTopoIIα蛋白表达水平与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化疗方案、淋巴结转移情况、PR、Ki-67表达水平无关(p>0.05)。入组患者中ER阳性组22例,其中TopoIIα蛋白过表达21例,低表达1例;ER阴性组22例,TopoIIα蛋白过表达14例,低表达8例。ER阴性组和阳性组之间TopoIIα蛋白表达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1)。44例患者中HER2低表达组19例,其中TopoIIα蛋白过表达12例,低表达7例;HER2过表达组25例,其中TopoIIα蛋白过表达23例,低表达2例;HER2低表达组和过表达组之间TopoIIα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4NAC前、后P130/Cas、APE/ref-1、TIMP-1和TopoII α蛋白表达44例患者在NAC前TopoIIα蛋白低表达有9例,过表达有35例;NAC后低表达有18例,过表达有26例,其表达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6.510,P=0.001)。NAC前后P130/Cas、APE/ref-1、TIMP-1蛋白表达情况虽有变化,但这种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NAC前P130/Cas、APE/ref-1、TIMP-1和TopoIIα蛋白表达与化疗疗效的关系NAC前P130/Cas蛋白低表达组22例,化疗有效19例(86.36%),无效3例(13.64%);过表达组22例,化疗有效10例(45.45%),无效12例(27.27%),低表达组和过表达组的化疗有效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8.193;p=0.010)。APE/ref-1蛋白阴性组8例,化疗有效3例(37.5%),无效5例(62.5%);胞核表达组12例,化疗有效5例(41.67%),无效7例(58.33%);胞浆表达组10例,化疗有效8例(80.00%),无效2例(20.00%);核浆表达组14例,化疗有效13例(92.86%),无效1例(7.14%);4个组间化疗有效率不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74;p=0.008)。将它们进行两两比较,发现:核浆表达组与阴性组(χ2=7.865;p=0.011)、核浆表达组与胞核表达组(χ2=7.949,P=0.009)之间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组之间两两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TIMP-1蛋白低表达组27例,化疗有效21例(77.78%),无效6例(22.22%);过表达组17例,化疗有效8例(47.06%),无效9例(52.94%),低表达组和过表达组的化疗有效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381;p=0.036)。TopoIIα蛋白低表达组9例,化疗有效3例(33.33%),无效6例(66.67%);过表达组35例,化疗有效26例(74.29%),无效9例(25.71%),低表达组和过表达组的化疗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5.344;p=0.021)。6NAC前P130/Cas、APE/ref-1、TIMP-1和TopoIIα蛋白表达与pCR的关系NAC前P130/Cas蛋白过低达组22例,其中9例(40.91%)获得pCR;过表达组22例中4例(18.18%)获得pCR,两者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30;p=0.099)。APE/ref-1蛋白阴性组8例、胞核表达组11例、胞浆表达组11例和核浆表达组14例中获得pCR的分别为1例(12.5%)、2例(18.18%)、3例(27.27%)和7例(50%),核浆表达组的pCR率(50%)明显高于其他三个组,但四者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40;p=0.230),将四组进行两两比较,组间pCR率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IMP-1蛋白过低达组27例,其中9例(33.33%)获得pCR;过表达组17例中4例(23.53%)获得pCR,两组的pCR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649;p=0.420)。TopoIIα蛋白过低达组9例,获得pCR的3例(33.33%);过表达组35例,获得pCR的有10例(28.57%),两者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78;p=1.000)。结论:1P130/Cas蛋白表达情况与ER、HER2表达水平、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正相关性,ER阳性、HER2过表达、淋巴结转移阳性多伴随P130/Cas蛋白过表达,提示检测P130/Cas蛋白表达情况有助于评价乳腺癌患者的预后。2TopoIIα蛋白表达情况与ER、HER2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ER阳性、HER2过表达多伴随TopoIIα蛋白过表达。而TopoIIα蛋白表达情况与年龄、月经状况等因素无关。提示TopoIIα除了作为预测蒽环类化疗药物效果的指标之外,还有可能成为乳腺癌的一个预后指标。3APE/ref-1和TIMP-1蛋白表达情况与年龄、月经状况、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Ki-67、HER2表达水平等指标均无关。4蒽环类化疗药物可以降低乳腺癌组织中TopoIIα蛋白表达水平,当新辅助化疗后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opoIIα蛋白低表达时,不能认为对蒽环类药物无效。而P130/Cas、APE/ref-1和TIMP-1蛋白表达水平在使用蒽环类化疗药物前后无变化,表示这两种化疗药物对以上3个指标的蛋白表达无影响。5P130/Cas、TIMP-1蛋白低表达预示着乳腺癌患者对蒽环类和紫杉类化疗药物敏感,过表达则预示着对他们耐药。APE/ref-1蛋白四个表达组相比较而言,核浆表达组对蒽环类和紫杉类化疗药物最敏感,而阴性表达组对其敏感性最差。TopoIIα蛋白过表达预示着对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敏感。6NAC前每个指标的不同表达组之间的pCR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因此这4个指标不能用来预测蒽环类和紫杉类化疗药物使用后的pCR率。
其他文献
目的: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 GCA)是我国北方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在我国,贲门癌的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且其起病隐匿,有症状来就诊时多数已到中晚
肠道真菌是肠道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肠道正常菌群中所占比例极小,主要包括假丝酵母属(Candida)、隐球酵母属(Cryptococcus)、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
剪辑艺术建立起叙事的全新艺术形式,产生独特的视觉体验与心理映射。剪辑在满足基本叙事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着崭新的叙事模式和表现手法,以适应观众与日俱增的视听经验与
年过花甲,经历过的许多事都会逐渐淡忘,而41年前援藏那幕场景却铭心刻骨,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1976年春天,我即将师范毕业,积极响应了学校号召,毅然报名参加上海第二批援藏教师队
【目的】研究盐碱胁迫下丛枝菌根(AM)真菌对沙枣苗木的生长和生理的影响,以期探索AM真菌提高沙枣苗木耐盐碱机制,为菌根化沙枣苗木在盐碱地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
近年全球数字企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涌现出众多竞争力良好的企业。本文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2019年全球数字企业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和排名。结果显示,从综合竞争力来看,亚
目的:分析HIS数据的挖掘与统计对医院管理决策的意义。方法:首先对我院的管理人员和临床一线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并对HIS数据的挖掘统计实施前和实施后的评价进行统计,最后记录各项
目的:通过sST2及NT-proBNP水平,前瞻性探讨静脉注射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3月至2017年7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