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游荡者——以波德莱尔的现代性体验为例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ch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本雅明和波德莱尔的现代性体验入手考察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里的一个概念:游荡者。首先,笔者从现代化背景下人们的经验和体验入手探讨本雅明和波德莱尔的现代性体验与人群体验的不同。当肯定性思维占据人们主要的思维方式时,反思与救赎已经成为一个不可能的话题,感性的认识逐步被工具理性取代,理性的生存空间也一再被压缩。在体验和经验的区分中,二者的价值在慢慢发生变化,经验在慢慢失效。本雅明明确的反驳了这种固定不变的、缺乏想象力和阐释效果的经验。他在广播和报纸的语言中发现了语言面临着的重要困境,这种困境刺激了他关于语言的阐释意义的探索。在波德莱尔那里,本雅明找到了游荡者的生存方式,传统的古典经验在诗人身上开始发生变化,一种冲突与裂缝、异化与分裂的体验在现代化空间的城市背景下展现了出来,而这一典型的体验是游荡者从人群和大众中获取的。游荡者像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一样,在城市独特的生活场景中存在着。  其次,从本雅明的波德莱尔研究入手,引出波德莱尔与游荡者的紧密联系,探讨游荡者多重意象下的诗人属性:不拥有生产资料、被大众生活遗弃、懒惰、偏执、波西米亚似的生活方式等等,都是游荡者身上典型的特征。这种边缘化预示着一种非理性的生活方式。多数类似无产者的游荡者在低廉的价值冲动面前的表现与游荡者在面对商品的诱惑时是如此的相似。人群是波德莱尔最喜欢的一个去处,也是他最喜欢书写的题材。人群中的孤独是波德莱尔享乐的圣地。他从人群的孤独中吸取养料,灌溉自己在大城市的土壤中种下的恶之花。在波德莱尔的文章以及本雅明的阐释中可以看到他们两个都是典型的游荡者的化身。  最后,从抒情书的没落中引出异化,游荡者是被异化的另一个群体,对技术的震惊体验和在大众不安的面纱下获得的感知都使他们逐步从人群中分离出来。通过对波德莱尔痛苦的诗学体验的分析,在本雅明的阐释中找到工作、赌博带给波德莱尔的震惊。在这种既分离又联系的体验中感知现代化城市的寓言,现代化体验中的各种现象同时又是城市的语言,游荡者的体验和观看方式为城市的寓言提供一种具有阐释性的观察视角。
其他文献
多年来,学术界对清官的研究,在思想意义、文化意义的论析、艺术特征的探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清官在小说中的大量描写出现在明代,但真正能代表公案因素艺术新高度的是稍
汉初政论文是汉代文学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国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以往的专家、学者多关注汉初的个体作者,对汉初政论文的整体特点研究较少。实际上,汉初政论文的整体特点较为
学位
《尸子》作为先秦时期的重要典籍,属于战国晚期的杂家著作。《尸子》现仅存辑本,且古代典籍对其记载颇少,后人对《尸子》一书之真伪、作者、籍贯、生卒年、成书年代、流派属
痛风是历史久远的代谢病,古时发病者多为帝王和贵族。该病与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欧美地区发病率较高。我国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低于西方国家,但近年来动物性食物消费显著增加及运动不足,导致痛风发病率不断上升。有预测认为,到2020年,痛风将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  痛风究竟是个什么病呢?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一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
纳博科夫是一名多重身份的作家,他既是俄罗斯侨民文学第一次浪潮中的后起之秀,也是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既是一名小说家,也是评论家、翻译家、诗人;既用俄语创作,也用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