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末期,西方列强的强势入侵,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政局不稳与社会动荡使得民族的存亡成为了时代的主题。在此背景下,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进而发生了中西学术的冲突与融合。进入民国时期,史学逐渐摆脱传统学术的羁绊,开始了近代学术科学化与体制化道路的探索与尝试。与此同时,近代报刊的出现与兴盛为新时代的史学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学术空间,它作为一种文本场域,以广泛、迅捷的独特优势,在史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思想传播、学术交流等多方面的媒介作用,不仅有效推动了史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见证了民国史学的与转型与变迁。燕京大学历史学会会刊《史学年报》,从1929到1940,创办了十一年,共12期。它不仅是创办较早的专业性史学期刊之一,而且在民国史学发展过程中,展现并做出了多方面的学术功用及贡献,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本文在梳理和掌握了前人关于民国与史学期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民国史学发展为背景,从史学建构、人才培养、学术沟通与交流等多个角度对《史学年报》进行个案研究,考察其在民国史学环境中所取得的学术成绩,以及呈现出来的学术特色,继而探讨它在构建史学性质学术共同体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具体条件。通过民国史学的大背景考察《史学年报》,再现刊物历史发展进程的同时,亦可展现民国专业史学期刊的发展面向与社会功用,以及民国史学近代化变革的发展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