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高专英语视听说课教师言语行为研究对教师话语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主要集中于中小学。随着社会的发展研究者越来越意识到研究教师话语的重要性,因此研究领域拓宽至大学教师话语研究。但对于在中国高校中占相当比例的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话语的研究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国内第一篇关于高职高专英语教师话语的研究论文发表于2006年,至今只有五年。随后国内期刊上陆续有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但从数量等各个方面上看都还未得到高度重视。教师话语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必要因素之一,只有通过高质量的教师话语传授知识、组织课堂、给予示范,英语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高职高专每年向各行各业输入大量人才,并且相当一部分人在岗位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的全球化发展使英语成为社会生活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具,因此提高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效果也迫在眉睫。Nunan说过教师话语不仅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同时还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它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高职高专教师话语的研究可以让英语教师,特别是年轻的教师规范自己的语言,增强职业语言意识,提高教师语言能力及改善教学效果,意义非常重大。本研究以Austin和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Austin于1955年在哈佛大学所作的系列讲座《论以言行事》(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中首次提出言语行为理论。他在言语行为理论中把言语行为分为三部分: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并认为这三部分相辅相成。此前国内外研究者所做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这三部分的划分。Austin的学生Searle在其导师理论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了这一理论,并把言外行为划分为五个小部分:断言行为,指令行为,承诺行为,表情行为以及宣告行为。断言行为是说话者对所说话做出断论的行为,包括下断论,总结等。指令行为是说话者让听话者去做事情的行为,比如要求,提问等。承诺行为是说话者对未来做出承诺的行为,如承诺,恐吓,主动提供帮助等。表情行为是表达心理状态的行为,有感谢,道歉,欢迎,祝贺等。宣告行为是说出的话立刻生效的行为,比如宣战,洗礼,解雇某人等。本研究主要以Searle对言外行为的划分理论为基础进行高职高专课堂教师话语中的提问和反馈分析,致力于解决以下三个问题:当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真实现状如何?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课堂提问及反馈的现状及特点是什么?怎样用言语行为理论指导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本研究采用了自然调查法和会话分析法两种研究方法。自然调查法是研究者观察和研究真实、自然、无打扰的情景中发生的现象的一种方法。主要途径有课堂录音,课堂观察,案例分析,教师访谈和调查问卷等。自然调查法的目的是描述教师教学的过程,以反映当前教师教学现状。本研究选定了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的五个班级的五名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了课堂录音和观察,并把录音资料转写成书面资料,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为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可信性,研究者设计了相应的问卷,对五个班级的14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另外一种方法---会话分析法,是对录音得来的语料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使用会话分析法可以让语料本身说话。本研究的分析对象是教师语言,特别是教师提问和反馈。研究者从转写的语料中提取出部分值得研究的教师提问和反馈用语,用Searle的言外行为理论进行系统分析。对教师提问的调查和分析是本论文的核心内容之一,原因在于教师提问在课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提问可以为学生提供参与课堂互动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教师提问能使课堂师生间互动持续进行;教师提问可以帮助教师检查学生是否消化理解了他们所教授的内容;教师提问还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本研究把教师提问分为两类: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通过数据统计及SPSS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高职高专英语课堂中教师使用展示性问题数量远远高于参考性问题数量。由于参考性问题能激发学生使用英语思考,使用英语回答问题,所以更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建议高职英语教师多使用。研究者用Searle的言外行为理论对教师提问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五种言外行为内部或之间的转化可以改变随之而来的言后行为,比如说断言行为可以转化为承诺行为;指令行为可以转化为表情行为,言后行为随之改变。对教师反馈的调查与分析是本论文的另一核心内容,是因为反馈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馈可以直接地告诉学生教师所提问题是否得到了满意的答案;教学任务是否达到;问答活动是否还需要继续等。本研究中教师反馈归入了四个大类:一般表扬,重复加表扬,提示修改答案和教师直接改错。调查结果显示一般表扬所占比例最高,平均达58%,而提示修改答案比例最少,约7%。教师应该做的不是给出学生肯定的答复或否定的答复就结束了一轮问答活动,学生期望教师能给出相应的评价。好的答案好在哪里,错又错在哪里等。系统地对教师反馈的分析发现,各种反馈的言外行为的改变同样可以引起言后行为的变化:指令行为和承诺行为可以转化成表情行为。经过质与量两个方面的分析研究者发现对于展示性问题,一般表扬或者是一般表扬后再给予简短评价是比较适用的方法,因为只要学生认真对待所学内容,这种问题的答案一般比较固定且简单。而对于参考性问题来说,重复加表扬的反馈方式更可取,因为这种问题的答案一般不是确定的,每个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复述一方面可以使其他学生听清楚回答问题学生表达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听力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传达给回答问题的学生这样的信息:老师认真听你的回答了,以给学生信心。经过此研究,笔者提出了改进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的建议:第一,建议教师高度重视课堂用语。因为英语课堂不同于其它课堂,教师话语既是教学手段,也是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教师要以身作则,规范用语。第二,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舞台,彼此之间的交流和谐、无障碍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师生在课堂上彼此尊重,共同进步是比较好的。在课堂上学生还是比较被动的一方,所以建议教师积极调动课堂,积极和学生沟通。第三,课堂上,特别是口语课堂上,教师要尽量把用英语表达的机会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才是教学的目的。教师要少说,但多引导学生说。第四,建议教师多提开放性的、多角度的参考性问题,加强学生思考能力及用英语表达好自己的能力。最后,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要给予积极地反馈,要善于重复学生给出的答案,使学生意识到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学英语的信心就会增强。每一项研究都有它的不足,本研究也不例外。首先,本研究的语料是由研究者本人在一所高职高专的一个学年收集来的,研究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但毕竟语料有限,难免稍显片面。其次,调查研究时间有限。如果给予更长的时间进行研究,结果会更令人信服。第三,课堂教学不仅仅靠教师话语一个方面,教师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也是不容忽视的。但本研究只是从教师语言一个方面进行的,由于篇幅有限只能详细研究问题的一个方面。最后,从理论角度讲,Searle对言外行为的五种区分界限也不是特别清晰,这也会影响研究的效度。并且由于从此种角度进行的研究屈指可数,所以在文章中难免加入了好多作者主观的观点,某种程度上来说会显片面。教师提问和反馈是课堂中特别重要的活动,此研究的成果准备要从事教师职业和已经从事教师职业的人都可以参考借鉴,其中部分内容可以直接用来指导教学。此后的研究者还可以从本文的角度继续深化研究,以检验和巩固本研究的成果。也可以从言语行为理论的其它角度深入分析教师语言,为英语教学服务。系统、深入、可信的研究应该建立在足够的调研时间和预料的基础上。总之,教师话语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