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与《怀念狼》的生态主义解读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song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地方文学的代表作家,威廉·福克纳和贾平凹对工业文明下人类的生存困境都展开过细致描写。两位作家二十世纪末期的代表作《熊》及《怀念狼》迄今仍引起评论家关注。两部小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系统的生态批评研究,尤其是从文学及文化的角度对熊图腾及狼图腾进行研究者历来寥寥可数。生态批评主义兴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旨在呼吁反思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同时,它强调通过回归人性以自然来解决人类的异化问题。承袭生态问题的思考,福克纳及贾平凹提出在狩猎文明及工业文明交替时期,人类与野生动物均受巨大影响。因此,通过分析文中猎物与猎人彼此抗争又互相保护的生态行为,文章揭示了福克纳及贾平凹共有的生态思想,即保持生态整体性、尊重自然有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图腾崇拜对人际关系及伦理道德的正面引导作用,文章旨在突出福克纳与贾平凹对环境问题的一致关切,并尝试提出两部作品均反映了作者希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理想。
其他文献
讽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指说话者通过借用既有的故事或临时编造的故事把一些不便直说或不易说得明白的内容解释清楚,进而实现交际目的(讽刺、劝谏等),完成交际任务。它常被用于各种
近年来,随着言语行为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沿着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始人Austin和Searle奠定的理论基础,对言语行为中的“抱怨”、“道歉”、“拒绝”、“请求”、“恭维”等进行了较
山东金岭矿业选矿厂粗碎给矿系统2009年生产铁精粉120万t,远大于30万t的设计生产能力。为确保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该矿对粗碎给矿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
李孝石和沈从文分别是韩国和中国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们凭借自身独特的作品世界,牢牢占据着中韩近代文学领域的一隅之地。   李孝石的文学世界与沈从文有着诸多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