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问题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1998年中国实行住房改革之前,在城市施行一种实物分配的全民保障体系——福利分房制度。然而这种全面性的实物保障实际上是一种按有限的计划经济的财力严格控制住房面积、规模、条件和标准的低水平、平均化的大锅饭,并没有给城市居民带来更多的改善。住房商品化改革以后,居民的住房条件显著提高。然而,却忽略了对有住房需求的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有住房需求者唯一的选择就是房地产市场。商品房价格这个本来仅与有支付能力或有部分支付能力的家庭相关的问题却与应由社会保障体系给予关注的低收入无住房群体密切相关。这必然会加剧社会的不满,也暴露出我国社会政策领域发展的滞后。可以说“住房改革由福利分房改为货币分房”是我们看得到结果的最后一项住房社会政策。其后,中国的城市住房问题就成了“房地产”问题。虽然近几年政府对房价进行宏观调控,但是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才是解决此社会问题的根本。
廉租房是我国政府以相对低廉的租金向符合城市最低收入标准的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的,以满足居住需求为目的的普通住房。是我国政府在住房领域内实施的社会保障职能。随着社会政策目标的与时俱进,很多人呼吁廉租房作为住房保障的主角。廉租房正逐渐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将在2009年大有作为,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因此本文以廉租房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我国廉租房政策的发展现状,提出廉租住房保障水平的概念。低收入群体对廉租房的需求程度以及政府对住房领域的干预程度共同决定了廉租住房保障水平。本文采用SPSS统计分析法对影响廉租住房保障水平的11个变量进行主因子分析。目前我国廉租住房保障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政策供给不足、房源供给不足等。本文借鉴发达国家在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廉租住房改革提出新模式,即实行最低住房保障制度、充分利用现有房源;以房租补贴的方式让低收入群体到市场上去租住适当的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