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江西省疫灾地理规律与环境机理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go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灾”是瘟疫灾害的简称,是传染病大规模流行所致的人类顶级灾害,它危及人类生命健康安全和影响社会稳定发展。江西省在清代268年间有94个疫灾流行年数,平均2.85年发生一次疫灾,疫灾频度为35.07%,疫灾流行涉及74个县,累计疫灾县数达到247个。从时间分布规律来看,在朝代分布上,咸丰朝疫灾频度最大,雍正朝疫灾频度最小;在季节分布上,以单一季节中的秋季为主;在周期分布规律上,分为5个波长不等波动周期,六项式趋势线呈现出一个被拉平的横向“S”型曲线。从空间分布规律来看,在县际差异上,各朝代疫灾县域空间分布形态呈现斑块状或者是片状,零星或集中分布于江西省不同区域;疫灾频度和疫灾厚度均是丰城县最大;在府际差异上,疫灾频度最大的是南昌府,疫灾厚度最大的是吉安府;在整体特征上,疫灾多发地带主要位于南北交通驿道和东西交通驿道的“十”字线上,疫灾重心则由清代前期峡江县东北部迁移到中期的吉水县中北部再迁移的后期崇仁县中西部。从疫灾产生的环境机理来看,江西省疫灾流行受自然灾害、气候变迁与区域环境特征三方面影响。在自然灾害上,水灾、饥荒、旱灾是主要的致疫因子,蝗灾和地震与疫灾则没有相关性。从气候上看,清代江西省十年疫灾指数与十年寒冬指数和十年冬温指数整体上成反比,气候越寒冷,越容易诱发疫灾;从降水上看,清代江西省十年疫灾指数与旱涝等级序列基本上成反比,多年连旱容易诱发疫灾流行。在区域环境特征上,受自然环境中的地形、气候、河流的影响,在江西省北部和中部平原与盆地以及鄱阳湖滨周围与赣、抚、信、饶、修诸河沿岸疫灾较为活跃;在社会经济环境上,人口密度与人口流动性与疫灾都呈现正相关,交通与疫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疫病的传播途径上,天平天国战争是咸丰朝、同治朝疫灾流行的主要原因,政策制度和卫生制度的健全与否与疫灾的流行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基于我们通过表演共同创作了我们的生活这一信念,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表演理论家路易斯.赫兹曼等人于上世纪70年代开创了表演心理学。表演心理学有着深厚的哲学渊源,马克思主
<正>政治干部作为军队政治工作的主体力量,其自身的政治素质、综合素养、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制约着主体功能的发挥。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政治干部的表率作用
设计了一种新的病原体蛋白质B细胞抗原表位的筛选和重组表达方法。不须使用抗原 ,而通过交替用病人血清IgG抗体“淘洗”(biopanning)随机肽库和用正常人血清IgG反向吸附 ,来
本文调研了国内外已商业化的γ相机,介绍γ相机的发展历史,对国内外γ相机的发展、研究和应用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γ射线成像技术是一种符合ALARA原则的核辐射监测技术,随着
政治文明是一个国家政治成熟的表现,每一个社会发展阶段和政治统治阶段所表现出的政治文明各不相同,甚至在不同形态的社会内部,也会出现不同形式的政治文明。不可否认的是,政
基层管理五忌成发利一忌目标不明确目标是一个单位一切活动和基层管理工作的总方向。缺乏目标或目标不明确,必然导致管理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工作上的混乱,降低工作效率,影
1.1955—1956年福州所见的痢菌中,169株宋内氏痢疾菌之生化反应均属典型。227株福氏痢疾菌中最多为2a型(51.5%)及3型(23.8%),其余为4型之Rabaulensis变種 (13.7%)、新城型(10
<正>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努力建设对党绝对忠诚、聚焦打仗有力、作风形象良好的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指明了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的奋斗目标,树立了检验政治
宜春市打造休闲度假城市需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PPP融资模式具有融资能力强、建设效率高、建设周期短等特点。宜春市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浓厚,特别是宜春的禅宗文化。其境
明代江西的水灾非常严重,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和人口伤亡。本文通过全面搜集和整理史料,力图还原明代江西水灾原貌,探讨其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并论述官民采取的各种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