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注意条件下感数和计数的ERP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感数与计数在行为数据上表现出的分离现象,有很多解释理论,其中一种很受关注的解释认为,感数—计数分离主要源于它们对注意资源需求的不同,计数是一种系列加工过程,必须借助于空间注意的转换,而感数是一种前注意性质的平行加工过程,无需注意参与,这种解释得到了行为和部分脑成像研究的支持,但另有一些研究没能发现感数和计数间的区别,最近的一项行为研究发现感数现象也受到注意条件的影响。鉴于这些争论以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局限和不足,我们采用了时间分辨率较高的ERP(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并借用对注意条件控制较好的注意瞬脱范式(Attentional blink),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比较了不同注意状态下大小数加工的脑电和行为数据变化情况。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注意资源充足还是匮乏条件,大小数加工分离的现象并没有发生变化;在对注意资源需求上,大小数加工都受注意资源的影响,在注意资源匮乏条件下,不仅大数诱发的ERP成分受到抑制,小数诱发的ERP成分同样受到抑制;在时间进程上,双任务注意资源匮乏条件下大小数的加工进程都遭到延迟。综合这些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感数并非是一种不需注意参与的前注意平行加工过程,感数和计数的分离并非源自它们对注意资源需求的不同。
其他文献
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的一个主要路径,而实训基地建设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所在,是打造高职特色的途径所在。因此,全面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创造优质的实训环境,是摆在每一所高职院校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最高层次的教育,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其实质是通过科学研究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应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构建学习化社会的必然选择,是依靠人力资源转型成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路径,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无论对于个人、社会还是国家
使用wiki技术建立专题学习小组,可以构建一个跨越时空限制的学习平台,让小组成员在共创交流的开放性环境中开展协作自主学习以促进集体的知识管理。论文从网络集体学习的视角
检索提高易感性效应(RES),即通过检索,被试对于后续误导信息的易感性提高的现象。随着Chan,Thomas和Bulevich发现这种效应以来,该现象成为了错误记忆研究领域的又一大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