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乌旅游合作潜力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iao1981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沿途许多国家充分利用与中国合作的机会,来促进本国经济、文化乃至旅游业发展。乌克兰作为欧洲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大部分土地领域在亚洲),也是最早响应倡议的国家之一,且作为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战略合作的程度如何?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战略背景下,乌克兰和中国之间旅游合作的现状如何,取得什么进展,今后双方合作是否具有发展的潜力?这些构成了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有关理论思考方面,本文对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国际旅游合作以及中乌旅游合作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认为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已成为发展趋势,而旅游业的外向性、关联性和国际性使其具有很强的跨境性,国际及区域旅游合作符合当前发展形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旅游合作,既遵循国际旅游合作的相关规律,也要符合好区域旅游合作的相关要求。在实证分析方面,本文研究了中国和乌克兰旅游业发展以及中乌旅游业合作的现状,利用德尔菲法确定中乌旅游合作领域、合作主体、合作模式和机制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和乌克兰2007年至2018年涉及旅游发展潜力因素指标的统计资料进行了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出了当前中国和乌克兰旅游业发展潜力都处于上升期,双方旅游合作也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在充分讨论乌克兰与中国旅游合作存在的有关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本文就乌克兰和中国在旅游合作的领域和内容、方式和模式以及机制和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进一步促进中乌旅游合作的具体实施内容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一带一路”国际旅游合作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
其他文献
职业装作为服装类别的一种,是人与社会交流的符号载体,通过职业装能够清楚地了解到穿着者的职业特点和工作性质。职业装是企业形象宣传体系,是企业品牌文化的表征,员工作为职业装设计的被动接受者和直接受用者,探究职业装对员工有什么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以旅游行业环境为研究背景,通过深入访谈、文献研究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最终构建旅游情境下职业装的员工型塑效应理论模型。该模型最终由4个
研究目的:研究AP-1复合体的三个重要成员Fra-1、c-Jun和c-Fos在牙源性角化囊肿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发展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和实时定量PCR(RT-q
根据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8年11月,全年工业销售产值1296.3亿元,同比增长27.8%。进出口总额达到44.12亿美元,同比增长39.84%。进口29.23亿美元,同比增长39.03%。出口15
古气候重建研究对于理解当今全球变化和未来地球环境发展趋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常用的湖泊沉积物地球化学指标的气候意义尚存在多解性和不确定性。我国华北地区的湖泊沉积物研究较少,主要原因是湖泊数量少且受人类活动影响严重,开展古气候研究存在一定困难。本文详细分析了山西阳城气象站建站以来的气象资料,主要对降水、气温、风速、日照时数四个常用气象指标的年变化、季节变化、突变情况以及极端气候事件变化情况进行了系
公安边防部队作为国家部署在边境沿海地区的一支武装执法力量,既是人民警察的一个警种,又是一支按照部队条令条例要求管理和建设的现役部队。担负着保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政府这个把握大局的宏观调控者,仍然在经济前行的洪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其参与经济运行的手段之一,便是为企业提供政府补助的支持。从2017年的经济数据来看,超过九成的上市公司受到过政府补助的支持,总金额超过四千亿元,由此可见政府补助的覆盖面极广且金额巨大,对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健康持续经营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了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并且规范政府补助会计的核算问题,20
由环保部下达,中国造纸协会牵头组织编制完成的造纸工业产排污系数,经过近1年的使用验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核算项目组日前再次组织召开了造纸工业产排
某化工公司ABS车间噪声超标(GB12348—1990),对该车间内噪声超标的主要原因作了测试和分析。根据测试和分析的结果制定以吸声、隔声等噪声控制技术为主的综合治理方案,应用隔声理
基于制冷装置蒸发器异型管板无设计标准可依的现状,对该系列蒸发器管板的稳态温度场和热应力场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运用Visual Basic和ANSYS二次开发工具APDL,实现了管板的参
街道是社会活动发生的依托和载体,集生活、交通空间于一体,是体现城市活力、经济发展和展现城市形象的重要要素。伴随城市的不断发展演进,现代道路系统中,机动车交通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小汽车挤占了街道中属于行人的步行通行和活动空间,严重割裂了街道两侧功能活动之间的便捷联系。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构建步行友好的街道网络体系,实现城市功能空间与居民活动场所之间的有效衔接,实现社会有序发展和个人生活品质提升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