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美育不仅追求个体的完美,更强调个体间的沟通、群体的和谐。在各种艺术形式中,戏剧无疑是最能联结个体与群体的艺术。在中国,自商起便有了戏剧教育的雏形——包含戏剧成分的“乐”。在西方,古希腊人曾用史诗、戏剧、音乐等艺术对自由民实行人文教育,到20世纪戏剧教育实践开始了更深广的拓展。近年来,国内有少数教育者也开始探索戏剧与素质教育的结合。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对我国那些曾经灿烂却一度被忽视的少数非专业戏剧教育实践作深入研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上个世纪初持续四十多年的南开话剧活动。它是当时校园戏剧中具有明确教育指向的一支,但作为群体性戏剧活动,它常常被以剧作家、作品为中心的戏剧史研究忽视,未得到充分研究。 本文以戏剧教育为研究出发点,从理念与实践两方面理解南开话剧活动中蕴藏着的教育精神。首先,从理念的角度将南开师生对戏剧教育价值的认识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寓教于乐,完善心智; 二、培养角色意识和组织能力; 三、增强集体精神与国家意识。 其次,从实践角度来分析南开戏剧的教育价值在剧本文学与戏剧活动两个层面的发挥。南开话剧活动中最有影响力的几次演出是南开师生自编或改编剧本的演出,这些作品在主题和人物的处理上有独到之处,体现对个体的理解和尊重,透露着现代人文精神。南开话剧活动具有广泛的参与性,是面向全体师生的“大舞台”,在这种自由、开放、平等的艺术氛围中,演职人员、观众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这里可以从实践、审美、理性思维三个层面理解戏剧活动对参与者主体性成长所起的促进作用。 通过本文研究,可以发现南开校园戏剧的独特性,戏剧在学校的倡导下成为有教育理念支持、具有全方位育人价值的校园文化传统。它不仅仅培育了曹禺、黄宗江等戏剧家,更可贵的是为所有学生营造了寓教于乐、促进身心成长的自由空间,其理念与实践对于当下戏剧教育乃至素质教育,都有很强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