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铜绿假单胞菌野生株PAO1及密度感知系统(QS)1as和rh1基因缺失的双变异株PAO-JP2的生物学特性、其生物被膜形态学、不同种抗菌药物对其浮游菌和生物被膜菌杀菌活性的比较研究,探讨QS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耐药性的影响;并通过对经阿奇霉素处理后的PAO1、PAO-JP2生物被膜的形态学比较,探讨阿奇霉素对QS系统在生物被膜形成方面的影响。 方法:应用菌落形态观察、Gram’s染色镜检、β-内酰胺酶鉴定、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对PAO1、PAO-JP2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比较;采用改良的组织培养平板法建立PAO1及PAO-JP2生物被膜模型;应用银染法快速鉴定、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PAO1及PAO-JP2生物被膜形态学的比较;应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20种抗菌药物对PAO1、PAO-JP2的MIC值;应用微量稀释法测定PAO1、PAO-JP2的MBEC值;应用MTT法测定不同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应用环丙沙星后PAO1、PAO-JP2生物被膜中的存活细菌数;应用银染法快速鉴定并应用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经不同剂量阿奇霉素处理后的PAO1、PAO-JP2生物被膜超微结构,对其形态学进行描述;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对银染法快速鉴定后的硅胶片进行图像分析。 结果:通过对其菌落形态观察,可见PAO1菌落为浅绿色且较湿润;PAO-JP2菌落为淡黄色且较干燥;Gram’s染色镜检后可见PAO1株为红色短杆状;PAO-JP2株为红色杆状;对β-内酰胺酶鉴定显示两者均为阴性;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可见PAO1表现为尿素生化反应阴性、赖氨酸生化反应阳性,而PAO-JP2则表现为尿素生化反应阳性、赖氨酸生化反应阴性;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PAO1株呈短杆状,且细菌边缘分明;而PAO-JP2株较PAO1细长,且细菌边缘不分明。银染法快速鉴定结果显示,都可见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