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B&R)”政策,这对于促进区域合作和经济发展,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着重要作用。2016~2018年交通部发布了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涉及4.7万亿元和300余项交通项目。这些政策对于改善交通,助力城镇化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我国的交通建设中,很多地方由于地形和施工环境的限制,需要采用高架桥来解决道路的交错和连接道路。在桥梁建设过程中,预制梁片可以批量生产,便于质量管控,架桥机将预制好的梁片架设在桥墩上。架桥机起重量大,动载效应明显,在吊梁和落梁过程中对结构的影响较大,且架桥机很多安全事故是结构屈曲造成的,因此对架桥机的动态特性研究就显得很重要。最后对主梁结构进行轻量化,有助于减少材料的使用量,降低成本。本文以公路架桥机为研究对象,选取架桥机作业流程中的典型工况对其进行强度分析。在强度计算的前提下对主梁的结构稳定性和横向抗倾覆性进行校核,接着分析了架桥机在吊梁和运梁过程中主梁关键节点位移的变化以及中、后支腿支反力变化情况。最后对主梁结构进行优化。全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对架桥机的主要作业流程进行介绍,从中选取悬臂过孔、运梁和架设边梁三个工况,根据作业工况将架桥机所受载荷进行组合并对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进行分析。2.在强度计算的前提下对主梁进行线性屈曲分析,比较并选取稳定安全系数最小的工况,将线性分析得到的临界载荷作为初始缺陷施加到这一工况相应位置进行非线性分析,对结构稳定性进行校核,最后对主梁的横向抗倾覆性进行分析。3.对主梁吊梁和运梁过程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得到了在作业过程中主梁关键点位移的变化情况以及支腿支反力的变化情况,为支腿最大载荷计算提供了参考。4.主梁由同种材料组成,对主梁质量的优化转化为对所耗材料体积的优化,以最大下挠和许用应力为约束条件,以组成主梁各杆件截面尺寸为优化变量对所耗材料体积进行优化,最后对优化结果进行分析计算,验证优化结果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