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耦合关系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day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国土空间在提供生产资料,支撑人类活动,承载生态资源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但近些年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与经济理性的驱使导致开发保护失衡、资源效率利用低下。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应运而生,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虽然不同于双评价,但也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科学测度两者发展现状,识别脱钩程度,评估协调发展关系,揭示内在规律,厘清发展脉络,对于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实施、监测、评估、调整优化有着重要意义。科学评估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关系,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土空间合理开发的有力推手,是高效利用资源环境的重要引擎。为此本文基于国内外前沿文献理论方法梳理,建立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2008-2019年安徽省16个地市分别进行定量数据分析评价;利用脱钩分析理论评估二者脱钩程度变化关系,反映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对于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增长的敏感程度;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索双系统协调发展的总体态势,再基于安徽省南北区域差异显著,用Arc GIS10.4空间格局可视化;划分不同耦合协调制约类型地市,提出针对性建议以统筹协调双系统发展;总结耦合协调关系特性对国土空间规划启示,旨在为省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评估、国土空间优化利用提供参考建议。研究发现:(1)安徽省2008-2019年国土空间开发强度逐年上升明显,而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较低,存有上升空间,两系统整体处于高水平耦合、勉强协调向好阶段。时间层面,安徽省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呈明显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达8.34%,个别地市极端化显著;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呈小幅度上升态势,年均增长率达3.96%,部分地市差异性显著;双系统耦合度呈稳中有升态势;双系统协调度呈小幅度上升态势,年均增长率达3.49%。空间层面,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呈现“中高南北低”由省内中心城市向四周递减趋势,一圈一带特征明显,增长速度呈皖南<皖北<皖中;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呈现“南高中北低”趋势,异质性显著,增长速度呈皖南<皖北<皖中;双系统耦合度整体呈现无差异状,整体处于高水平耦合;双系统协调度呈现中部高、南北两侧低的分布格局,空间集聚特征较为明显,增长速度呈皖南<皖北<皖中。(2)安徽省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表现为扩张负脱钩状态,即二者均上升,但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上升速度较快,资源环境承载力较慢甚至部分年份部分地市呈下降趋势,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提升滞后于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增长,二者脱钩程度较低,随时间推移表现明显波动性。需采取有效生态政策和应用科学创新技术,以较高的资源环境水平支撑同样甚至快速增长的国土空间开发强度。(3)安徽省双系统耦合协调度保持连续上升态势,耦合协调水平由中度失调过渡至勉强协调的向良状态,地市协调水平差距较小。研究期间濒临失调型地市占比最高,达42.71%。仅合肥市2019年进入初级协调阶段,但每个地市在2008-2019年协调度至少上升1个协调等级。(4)基于安徽省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脱钩程度和耦合协调特征的研究结果,其国土空间规划协同发展路径的启示总结如下:应组织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与耦合协调度时效性契合,遵循现实思维把握硬性管控和柔性发展协调局面,掌控区域发展模式与国土空间规划的互动性,有助于国土空间规划灵活编制、精准实施、后期监测和科学评估。国土空间规划在摸清双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后编制完善,调节区域发展模式使国土空间的有序开发、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社会经济的有力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引擎。
其他文献
回顾我国劳动课程育人的价值演进图景,其所呈现出的从工具性价值到存在性价值的价值取向变迁、从注重技艺学习到强调价值观培养的价值目标变迁、从体脑分离到体脑结合的价值实践变迁,都清晰地昭示着新时代我国劳动课程的育人方向。但劳动课程育人并非自然而成,“育人”的严肃性也要求必须深刻洞悉劳动课程育人的内在生成逻辑,准确把握其逻辑起点、逻辑中介和逻辑终点,此为建设劳动课程的框架与纲领。明晰并遵循劳动课程育人的生
通过对近十年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了解隐喻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归纳近十年的研究重点、热点领域i及发展趋势,为提升用户图形界面的可用性和用户体验提供研究思路。利用ctespace软件和可视化计量工具,分析近国内外隐喻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关键节点文献、研究机构、热点领域等问题。隐喻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并在用户图形界面中应用广泛,但随着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交互形式也发生了改变。将隐喻运用到不
在国家“双碳”目标的政策背景下,本文基于“东数西算”工程的战略意义和总布局,结合粤港澳枢纽节点总体建设思路和建设重难点,提出建设粤港澳枢纽节点关键举措,为具体实施落地提供方向和参考。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对建筑的外观和结构要求也日益提高,结构设计日趋完善。目前,高支模施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工程中,但由于对其施工要点的掌握尚不到位,常常忽略了安全预防措施,造成许多不可挽回的安全和质量事故,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本文结合以往经验,介绍了在高支模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针刀镜治疗膝骨关节炎疾病应对方式及疼痛影响分析。方法 将2018年12月-2020年6月在我院收治74例拟行针刀镜下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各37例患者,其中37例患者以常规护理干预为对照组,另37例患者以综合性的护理干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患者对疾病的应对方式,并比较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对疾病的应对方式J
为研究农村地区劳动力结构变动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影响,笔者基于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和贵州省相关统计数据,重点分析2015—2020年贵州农村老年劳动力人口结构特征包括数量、性别、年龄等的变化,运用人力资本理论、人口转变理论,分析近年来贵州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动给农村经济活动带来的挑战,提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制定劳动力回流优惠政策、重视劳动力保健等应对策略,并利用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找出未来贵州乡村产业发展
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高校因区域人口密集度高且学生流动范围广,高校已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在高校疫情防控工作中起着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辅导员应将防控工作与日常事务工作结合起来,反思总结,创新工作方法,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长效机制。
本文阐述了电焊工安全培训的意义,分析了安全意识薄弱、安全培训体系不完善、安全培训方法创新不足等电焊工安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从提高电焊工安全意识、完善安全培训体系和创新安全培训方法3个方面提出了电焊工安全培训的具体策略,旨在提高电焊工安全培训质量,规范电焊工安全作业,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为解决传统安全培训的弊病,基于“互联网+安全培训”与信息化技术,建设智慧安全培训教室,让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和体验式安全培训相结合,提升了培训效果,增强了员工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有利于预防事故的发生,从而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