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错误估价、管理者过度自信和公司并购——一个案例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ebin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并购是公司经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在中国证券市场上,从1997年开始,公司并购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试图通过并购来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经营状况。但是,公司并购是否真的改善了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和股东的收益呢?实际上,实证研究表明,并购并没能大幅提高中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并购当年和并购后1年上市公司业绩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随后的年份,绩效普遍下滑。那么以满足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上市公司为什么要进行并购呢?要解释这一现象,必须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动因进行全面的、多角度的剖析。本文利用对青岛啤酒大肆收购啤酒厂这一案例的分析,检验了各种并购动因理论的解释力,尤其注意了错误估价的投资者和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对公司并购的驱动。最后,为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提出了若干建议。  第1章是理论综述部分。综合国内外众多关于公司并购动因的文献,作者主要回顾了以下几种常见的公司并购动因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协同效用理论、信息与信号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和战略性并购理论。通过对上述各种理论的回顾,可以发现关于公司并购动因的现有理论都是从一定的假设前提出发,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公司并购的动因,但都无法对所有的并购活动给出合理的解释,也没有形成一个权威的、统一的结论。公司并购的动机是多元的、复杂的,很难用一种理论解释清楚,实际的公司并购过程是一个在多因素作用下的互动过程。事实情况也确实如此,每一种理论的提出,都有着相应的实证研究相支持,但是都不足以解释所有的并购。伴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发展,行为公司金融从投资者和管理者认知偏差的角度,对公司并购做出了新的解释。  第2章介绍了行为金融学对公司并购做出的理论解释。行为公司金融关注两种行为人的非理性(资本市场投资者的非理性和公司管理者的菲理性)对公司资本配置及绩效的影响。相应地有两种研究方法:第一种方法假设投资者是非理性的,管理者理性地面对错误定价的资本市场进行决策;第二种方法假设管理者是非理性的,投资者是理性的。对公司并购的研究,则关注于错误估价的投资者和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对公司并购的驱动,提出了错误估价假说和过度自信假说。  Shleifer和Vishny提出了并购的错误估价假说,认为是非有效的股票市场驱动了公司并购。他们不再假设市场是有效的,而是认为,股票市场会错误估价收购公司、目标公司和整合后的公司的价值。但公司的管理者是完全理性的,他们知道市场是非效率的,会通过并购决策来利用这一点。从这些假设出发,Shleifer和Vishny推得,竞价者可以通过以下活动获利:用现金以低于目标公司基本价值的价格购买价值被低估的目标公司,或者用股票来购买价值高估幅度低于竞价者的目标公司。他们认为,当收购公司被估价过高时,并购的动机就不再是获得协同效应,而是为长期股东保护暂时的价值高估。利用估价过高的股票收购较低高估的目标公司,或者利用现金收购估价过低的目标公司时,估价过高的公司可以通过控制更多的实物资产来缓冲股价的下跌。  管理者的认知偏差会驱动公司并购,这一思想由来已久。在金融文献中,Roll首先引入了“自大假说”来解释公司并购。他认为,收购公司的管理者会过度自信地高估协同效应,从而对目标公司支付过高的溢价,损害了收购公司的价值。最近,Malmendier和Tate提出了过度自信假说,研究了过度自信对管理者并购行为的影响,认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驱动了公司并购。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倾向于高估目标公司的价值,因为他们会高估整合后的公司的收益。他们还倾向于高估他们对公司的贡献,高估公司收益并且认为资本市场低估了自己公司的价值。因此,他们会进行一些理性的管理者不会去做的并购。当过度自信的管理者能够利用内部融资进行并购时,他们有强烈的并购冲动,也更可能进行会损害收购公司价值的并购。  第3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作者对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大量收购啤酒厂的案例进行了动因和绩效研究,尤其是对错误估价假说和过度自信假说进行了检验。现有的关于公司并购的实证研究大多数都是大样本研究,研究结果很模糊。实际上,小样本的案例研究更容易阐明并购的动因和绩效,也更适合于中国证券市场。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会计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等多种分析方法,对青岛啤酒公司并购的动因和绩效做了深入的分析。  作者首先介绍了青岛啤酒的基本情况以及并购历程,然后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检验了以下几种并购动因理论的解释力:协同效应理论、战略性并购理论、股票市场驱动理论和管理者驱动理论。结果很明显,青岛啤酒并购的主要动因是战略性并购,投资者的错误定价和管理者的过度自信也对并购有重要的驱动作用,而其它并购动因都不甚明显。最后,利用会计数据分析了青岛啤酒在并购前后取得的业绩,并与啤酒业上市公司的平均业绩和主要竞争对手燕京啤酒的业绩相比较,以考察公司并购对青岛啤酒经营绩效的影响。得出结论:只要整合得当,谨慎收购,并购是可能为公司创造价值的。  第4章是对案例分析的总结。通过案例研究,作者主要得出如下几点结论:(1)中国的股票市场是非效率的,管理者可以利用投资者的错误估价,选取市场时机,进行公司并购,这将可能增加收购公司的收益;(2)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倾向于进行过多的公司收购;(3)对目标公司的成功整合是获得并购收益的关键。  所以,在中国证券市场上,错误估价的投资者和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是重要的公司并购驱动力。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容易进行损害公司价值的并购,所以应吸引外部独立董事参与并购决策。  第5章是结论。简单回顾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得出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并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提出了若干建议。通过对几种公司并购动因理论的检验可知,错误估价的投资者和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是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重要动因。通过绩效分析可知,总的来说,收购公司的收益状况并不确定,并购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并购后对目标公司的整合。最后,提出政策建议:谨慎并购,及时整合,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引入外部独立董事参与并购决策。
其他文献
介绍PC-3C激光高浓度粉尘检测仪的系统原理.着重讨论了系统中的数字式一体化温湿度传感器SHTl1的内部结构、基本性能、工作原理,分析了它的时序和接口电路,得出SHTl1的相关优
膏药在上膜之后、包装之前必须经过切割加工成一定规格的小片。传统的膏药切片工艺是采用刀片对由步进电机控制的条状、长幅面的膏药进行机械式切割。这样不仅速度低、精度不
本文对于上海地区典型的不同结构形式防汛墙,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江底冲刷对江岸防汛墙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该分析结构对于强侵蚀岸段护岸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具有参考价值.
风险投资是一种由职业投资家集合资金进行投资的新兴的金融运作机制。它通过向新兴的、有巨大潜在增值可能的项目或企业(主要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并参与其管理,最终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的慈善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的颁布实施,其作为我国首部慈善领域的专门法律,对慈善事业
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并购表现出了不同以前的特点,尤其是伴随跨国并购的大量涌现,“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日益明显。在这种状况下
我国推进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创新进程中一直存在一些难点问题,有的甚至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非常复杂和深刻的。
本文通过对施工期内单桩受力分析和倾覆验算评价了其稳定性.并介绍了海岛码头嵌岩桩的两种施工期稳桩措施,为施工期稳桩设计提供了思路.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无论是教材还是习题,都在不断地强调学生在学习当中的自我意识,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分析与解
RFID是一种无线射频识别通信技术,以非接触和非光学的方式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目前RFID在中国的普及程度远不及欧美,其主要原因除成本以外,还在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