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瘟病毒蛋白质组二维电泳特性和UL24基因的发现、原核表达及应用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coolgirl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鸭瘟(Duck Plague,DP)又称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al Enteritis,DVE),是由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引起的常见于鸭、鹅等雁行目禽类的一种急性败血性的接触性传染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目前水禽养殖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本文通过超速离心获得高纯度的鸭瘟病毒粒子免疫动物制备高免血清,特异与二维电泳分离的病毒蛋白质组印迹而获得单一病毒蛋白,辅以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电喷雾质谱解析多肽氨基酸序列,以此设计兼并引物扩增鸭瘟病毒基因组,扩增片段进一步杂交验证、分析为鸭瘟病毒UL24(DPV-UL24)基因。通过构建DPV-UL24原核表达质粒并诱导表达,从而对表达蛋白免疫原性、表达蛋白抗体介导的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检测人工感染DPV后UL24基因在体内的表达时相与蛋白定位分析、表达蛋白捕获DPV抗体和表达蛋白抗体捕获抗原ELISA方法的研究以及建立了基于DPV-UL24基因检测DPV的PCR方法,结果如下:1.鸭瘟病毒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病毒粒子具有疱疹病毒典型形态结构,剖面六角外观轮廓清楚,成熟病毒粒子直径约150~266nm,病毒囊膜、核衣壳和核心清晰可见;囊膜外层较内层着色略深,且可见尚未形成完整囊膜的柄状拖尾结构;多数病毒粒子以单核衣壳为主,一定数量的病毒粒子具有双核衣壳,偶见三核衣壳,核衣壳直径为100~150nm,呈现致密圆形、半圆形或马蹄形等类型;在核衣壳外和囊膜之间可见明显的亮晕;核心DNA电子染色较深,集中分布,直径40~65nm。并且以纯净的病毒粒子免疫成年鸭获得了抗鸭瘟病毒高免血清。2.鸭瘟病毒蛋白质组研究显示:样品经丙酮处理、30mMDTT水化浓度、pH5-8 IPG固相胶条、混合两性载体电解质、0.8mg的上样量,蛋白分离效果好,获1253个银染蛋白点或388个考染蛋白点,不同时期2-DE分离胶蛋白点匹配率达88%,建立鸭瘟病毒蛋白质组二维电泳模型重复性好、稳定、可靠。以此进行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至少可以检测到32种免疫印迹蛋白多肽点,其中有5种非特异性蛋白多肽,在27种DPV蛋白多肽中,相对分子量主要集中在20KD~120KD之间,等电点主要位于pH5.30—pH7.50范围。对选择两个病毒蛋白点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电喷雾质谱鉴定、解析多肽序列,与病毒蛋白库比对获得了七段可信氨基酸肽段序列。3.鸭瘟病毒UL24基因的发现、原核表达、产物纯化及其抗体制备:以鸭瘟病毒基因组为模板,氨基酸肽段设计的兼并引物能够扩增出两条(420bp、730bp)片段,其中730bp片段能够与不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DPV基因组电泳片段杂交,形成大小不等杂交条带,从而验证了该片段为鸭瘟病毒基因组片段;生物信息学分析,该片段与疱疹病毒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表明了扩增基因片段为鸭瘟病毒UL24基因;进一步研究还表明该基因全序列为具有1230bp开放阅读框核酸序列,与26株同属疱疹病毒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与MDV-1亲缘性最近,该基因编码409个氨基酸残基,有16个抗原决定簇,不含有信号肽,在第56位、284位、294位、325位和383位存在5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跨膜螺旋预测为外膜蛋白。根据DPV-UL24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从鸭瘟病毒基因组中扩增目标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经PCR、酶切和DNA测序鉴定后,将鸭瘟病毒UL24基因正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的EcoRⅠ和XhoI位点间,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32a(+)/DPV-UL24。重组表达质粒pET32a(+)/DPV-UL24转化表达宿主菌BL21(DE3),用IPTG诱导,能表达出了大小约为38kD的UL24重组蛋白,与预期表达蛋白分子量大小相符;经对不同诱导时间及诱导剂IPTG浓度等条件进行优化,确定重组质粒pET32a(+)/DPV-UL24的最佳诱导条件为0.2mmol/L IPTG、37℃条件下诱导5h。表达产物用镍柱亲和层析纯化、梯度透析复性后与等量弗氏佐剂混合制备UL24重组蛋白疫苗,四次免疫家兔,获得的兔抗UL24高免血清经辛酸-硫酸铵粗提后,High Q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抗体IgG。4.鸭瘟病毒UL24基因原核表达产物免疫原性研究:制备的UL24重组蛋白疫苗免疫7日龄雏鸭,并在免疫后3、5、7、10、14、21、28、35、42、49、56、70、84、98d分别血清检测ELISA效价和中和效价,并于免疫后21d将其中一半进行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在免疫后28d重组蛋白ELISA抗体效价OD450nm达到最高1:5120,弱毒疫苗组达1:1024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后两个月抗体效价均维持较高水平,其消长规律一致。中和试验也表明在免疫后21~28d,重组蛋白组和弱毒免疫组中和效价分别可达1:128、1:256以上,其抗体消长规律与ELISA检测结果相似。重组蛋白免疫保护组发病率50%、死亡率30%,较对照组鸭的发病率100%、死亡率100%明显减少,与弱毒疫苗免疫组(发病率30%、死亡率10%)比较差异不显著。表明DPV-UL24重组蛋白对鸭瘟病毒强毒感染具有一定的保护能力。5.UL24基因在人工感染鸭瘟病毒鸭组织中的表达时相与定位:采用鸭瘟病毒强毒CHv株(DPV-CHv)人工方法感染28日龄鸭,攻毒后于不同时间采集脾脏、胰腺、哈氏腺、法氏囊、肝脏、肠道、肾脏、肺脏、心、脑等组织或器官,经建立的DPV-UL24基因表达蛋白抗体间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PV-UL24基因在感染鸭体内的表达时相、侵染过程与定位分布。结果显示:感染后2h可在脾脏、胸腺、肝脏、十二指肠中检测到DPV-UL24基因编码蛋白抗原:攻毒4h时,哈氏腺、腺胃可检测到DPV-UL24基因表达蛋白,8h时在回肠、肺脏,12h在法氏囊和肾脏,24h时在胰腺和肠道各段均呈现阳性反应。通过对鸭瘟病毒蛋白与UL24基因编码蛋白的侵染过程与定位比较发现,免疫器官与肠道黏膜既是病毒,也是UL24基因编码蛋白的靶器官或靶组织,但UL24基因编码蛋白在脑组织嗜性低,分析表明该蛋白可能是膜蛋白,具有运输核浆与引导病毒组分进入核内参与病毒复制的功能。同时,建立的DPV-UL24基因表达蛋白抗体介导的间接免疫荧光方法,也对UL24基因在鸭体组织中的表达时相检测,并对该基因表达蛋白侵染与定位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感染鸭瘟病毒强毒2h时,UL24基因即可在脾脏、胸腺、法氏囊、哈德氏腺等免疫器官和肝脏、肺脏、腺胃及大部分肠段编码蛋白,4h时,在脑、心肌和胰腺也检测出UL24基因编码蛋白,8h时在食道粘膜层表达蛋白荧光阳性反应。研究表明:脾脏、胸腺、法氏囊、哈氏腺免疫器官和肠道粘膜也是UL24基因编码蛋白主要的靶器官或靶组织,且在靶器官的侵染与分布具有一定选择性,对粘膜上皮细胞损害严重。26份鸭瘟组织检验,检出25份阳性,阳性率为96.1%(25/26),表明免疫荧光检测石蜡切片中DPV-UL24基因编码蛋白的方法灵敏、特异性强。6.抗鸭瘟病毒UL24基因原核表达蛋白抗体介导的ELISA检测DPV抗原:通过包被兔抗鸭瘟病毒UL24基因原核表达蛋白抗体,以鸭抗DPV-UL24抗体作为夹心抗体,建立并优化DPV抗原捕获ELISA方法,结果表明:兔抗DPV-UL24抗体浓度为5.0μg/100μL,鸭抗DPV-UL24抗体浓度为9.0μg/100μL,酶标抗体浓度为1:2000时获得最适比例稀释度;对乙型肝炎病毒(DHBV)等非鸭瘟病毒感染其它鸭源病原体阳性血清检验均呈现阴性反应,酶标板板间、板内检测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且可检测出46ng纯化的鸭瘟病毒含量,表明了AC-ELISA具有良好的特异、敏感、稳定性。对人工感染DPV强毒后,病毒在雏鸭肝、脾脏、脑、食道、肺、肾等各组织器官的分布与增殖检测与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检测UL24基因编码蛋白结果相似。7.抗鸭瘟病毒UL24基因原核表达蛋白ELISA检测DP抗体:以包被重组DPV-UL24蛋白作为抗原检测DPV抗体研究表明:重组表达蛋白包被浓度为1:80(2.5μg/100μL),被检血清稀稀释倍数为1:320,酶标二抗1:2000时为最适稀释比例,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鸭乙肝、鸭疫里默氏菌病等阳性血清均为阴性,板内或板间重复试验显示变异系数均小于7%,能检出经1:2560倍稀释的鸭瘟阳性血清,对127份鸭临床疫病血清检测,阳性检出率为77.2%,与包被全病毒检测DPV试剂盒相比,符合率为92.5%。8.基于鸭瘟病毒UL24基因PCR方法建立和应用:根据本研究获得的DPV-UL24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P1/P2),对DPV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显示:能扩增出与预期(585bp)大小一致的片段,对鸭病毒性肝炎病毒、鸭乙型肝炎病毒等病原体核酸提取物均不能扩增出任何条带;且DPV-UL24基因引物P1/P2对DPV基因组DNA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pg;对14份DPV强毒感染鸭病料进行检测,均扩增出大小一致的特异片段,5份未感染DPV鸭病料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结果表明,鸭瘟病毒UL24基因PCR方法可靠、灵敏,可应用于临床鸭瘟的诊断与监测。通过对建立的基于鸭瘟病毒UL24基因间接免疫组化、免疫荧光、AC-ELISA和PCR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对鸭瘟病料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发现,四种方法对鸭瘟阳性病料检测为阳性,对未感染鸭瘟病毒病料、空白对照、山羊血清和鸭源性其它病原体检测均为阴性,说明了四种检测病毒抗原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人工感染DPV后分别对鸭组织检测显示,感染4h在脾脏、胸腺、肝脏、十二指肠等部位均呈现阳性反应,而免疫组化方法在感染24h时几乎在全身组织中均有UL24基因蛋白表达,免疫荧光与PCR方法则需12h就呈现阳性反应;AC-ELISA在感染24h对所检测的11份样本均能检出,临床鸭瘟病料检测显示,免疫组化阳性检测率88.4%、免疫荧光阳性检测率96.1%、抗原捕获ELISA阳性检测率为84.6%,PCR阳性率则为100%。
其他文献
患者,女,46岁,因右额叶占位,于2009年3月15日入院,既往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于3月20日晨9:00手术,术后12:00返回病房,患者神志清楚,予以心电监护,吸氧3L/min,平卧位休息,双瞳3mm,对光反射灵
目的观察槲皮素(Qua)对高血压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的舒张作用。探讨其舒张机制。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高血压大鼠模型,使用累积加药法,检测Que对去甲肾上腺素(NE)预收缩的高血压
阿克苏诺贝尔,全球最大的涂料制造商,以锐意创新为己任,以可持续发展为信念,不断以大手笔诠释着"今日提交明日答案"的誓言……2011年6月7日,应阿克苏诺贝尔之邀,在一路感受着阿
<正> 七十年代以来,非全时工作制在欧美各国大大地流行起来。以欧洲共同体九国为例,一九七五年正规的非全时工人达九百二十五万八千人,占全部就业劳动力的百分之九点四,其中
心理韧性作为个体面对压力的保护性因子,能使个体在遭遇挫折事件之后仍能适应良好、正常生活。心理韧性对个体的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水平等提升有促进作用,同时对于
目的对成人先天性心脏病门诊就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5月~2010年5月门诊成人先天性心脏病32例误诊的临床资料。结果误诊为风心病12例(37.5%),误诊为肺心病9例(2
<正> 天津市交通技工学校是一九七二年新建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汽车驾驶员。他们坚决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认真抓好教学工作,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个技校培养出的二千
<正> 小靖坑矿在争安全生产上游的思想指导下,连续十年实现了安全生产。为了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今年四月,这个矿又作了“关于第二季度安全、防尘、文明生产工作决议”,要求
目的观察肠内和肠外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n=45)行X线辅助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肠外营养组(n=45)给予全胃肠外营养,观察
采用萃取精馏对甲醇和丙酮体系进行分离模拟和试验。采用HYSYS2.2软件对以水作溶剂分离甲醇和丙酮混合物的萃取精馏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出了最佳工艺奈件;在模拟的最佳工艺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