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辉石吸附药剂分子的动力学模拟

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fheih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分子模拟软件的不断完善,使得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矿物与药剂的相互作用成为可能。目前国内外对锂矿物浮选无论工艺研究上还是在基础理论的研究方面均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尤其是采用量子化学、分子动力学等新兴技术来研究锂矿物的浮选机理,国内外尚无报道。本文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环烷酸、十二胺、油酸在锂辉石(110)面,Ca2+、Mg2+活化锂辉石(110)面,Fe、Cr、Mn及Al缺陷锂辉石(110)面的吸附行为以及不同伯胺分子在锂辉石(110)面的吸附行为,同时还对锂辉石(110)面及其吸附环烷酸分子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表明:水环境下锂辉石(110)面形成水分子层,羰基与锂辉石(110)面的吸附作用要大于胺基与锂辉石(110)面的相互作用,三种药剂对锂辉石的捕收能力为油酸>环烷酸>十二胺。浮选时,药剂分子通过羧基或胺基作用于锂辉石(110)面的水分子层,通过烃链的疏水作用把锂辉石浮选出来;浮选锂辉石时以Ca2+为活化剂时,用十二胺在中酸、弱碱和强碱环境下以及用油酸在中碱环境下有利于锂辉石的浮选;以Mg2+为活化剂时,用环烷酸在强酸性环境,用十二胺在中性环境以及用油酸在中性、弱酸、中酸、弱碱环境下有利于锂辉石的浮选;锂辉石(110)面只有Cr缺陷对环烷酸浮选锂辉石存在有利的影响,而Fe、Cr、Mn、Al缺陷均有利于十二胺和油酸对锂辉石的浮选;伯胺在锂辉石(110)面的吸附能力大小为:十六胺>十四胺>十胺>十二胺,浮选过程中普遍使用的十二胺浮选性能最小,用十六胺代替十二胺,会带来更好的浮选效果;锂辉石(110)面未发生明显的重构现象,电荷从Al原子、Si原子、Li原子向O原子发生了转移;表面的O-Al键表现出的离子性要大于共价性,静电性得到增强,有利于药剂与锂辉石表面发生静电吸附作用。吸附环烷酸分子的锂辉石(110)面都向锂辉石表面的内部弛豫,氧原子电荷云密度增强并向周围区域发散开来。吸附后,羰基氧原子的负电性得到增强;非羰基氧原子负电性得到削弱,证明环烷酸与锂辉石(110)表面的接触是通过羰基氧原子实现的。
其他文献
<正> 16世纪下半期的阿克巴改革,是印度历史土一次重大事件,在阿克巴统治的16世纪下半期,正当莫卧儿王朝的兴盛时期,当时,印度形成了比较统一的相对稳固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
介绍了表面贴装技术的相关内容,结合学校电子工艺实习的特色,将其引入教学中。选用脉冲可调恒流充电器作为表面贴装技术的实习作品,开展了相关的实践教学,最后总结了包括焊接
通过对一所乡村幼儿园的生活体验研究,发现乡村幼儿教师的日常生活闲散、单调且乏味,乡村幼儿教师精神文化生活和专业生活空乏。管理者的无知与无奈,家长的期盼与牵引,教师的
经颅磁刺激技术与中医穴位刺激相结合的研究和应用,近年来已经取得一定进展,图论理论在脑科学研究领域中也进行一些探索,这些理论和技术的交叉与结合将为神经磁刺激技术的应
基于图书馆人力资本价值评估重要性分析和当前业界研究比例较低的现状,提出有必要开展图书馆人力资本价值评估,介绍英国约克大学图书馆人力资本价值评估实践,包括研究方法介
河北省实施新课改以来,高中政治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课堂效率上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没有根本改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高,课堂效率较低等。本
<正>“1997籽粒苋全国第七次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9月10~12日在北京举行.莅会代表有农业部、国家科委、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有关领导,14个省市的科技人员、企业家代表、
<正>供给侧改革解决的是供需不匹配甚至供需错配的问题,城镇化建设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搭建便民生活服务体系,而这些,正与本地生活服务业的发展不谋而合,本地生活物流正迎来最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开展学习的内驱力,是学生基于自身需求而展现出来的一种认知倾向.历史学科内容丰富,很多内容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长期以来,无论教师
基于深度搜索算法,定义并计算了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硬件可重构性度量指标。首先,对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部件组成以及各部件的内部组成进行了介绍,并对可重构性、可重构性判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