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是我国西部荒漠半荒漠地区防风固沙的主要植物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蜜源、饲用、药用植物之一,其根系发达,在自然环境中的生长区呈现典型的斑块化格局。研究发现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是苦豆子种子的主要害虫,而豆荚螟也有一些寄生性天敌。生境破碎化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结构等方面的影响等是生态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选取宁夏灵武市宁东镇毗邻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北部区域的余家湖(YJH,6个斑块),羊场湾(YCW,7个斑块),刘家寨(LJZA,8个斑块;LJZB,6个斑块)等试验样地,共27个斑块,于2016~2017年6~9月间,采用五点取样法对27个斑块内的苦豆子种子害虫及其寄生性天敌进行了调查采集,对采摘的苦豆子豆荚进行室内剥检及人工饲养实验,统计豆荚螟危害苦豆子豆荚、种子情况及豆荚螟寄生性天敌的种类、数量。运用生物统计学方法、斑块特征指数、景观破碎化指数等,分析探讨了苦豆子破碎化斑块格局对种子害虫的危害率、种子害虫寄生性天敌的群落结构、边缘效应等方面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及结论如下:(1)选择YJH、YCW、LJZA和LJZB 4个样地,研究了斑块格局及景观破碎化对苦豆子种子害虫危害率的影响。结果显示4个样地平均斑块面积依次为YJH(2629.08m2)>LJZA(1457.79m2)>YCW(1010.34 m2)>LJZB(949.87m2),样地内豆荚螟数量依次为 YJH(0.1681只/荚)>LJZA(0.1423 只/荚)>YCW(0.1248 只/荚)>LJZB(0.1072 只/荚)的关系。27 个斑块的斑块面积与每个斑块的每荚豆荚螟幼虫数、豆荚危害率、豆粒危害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豆荚螟数与斑块面积呈现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8158,r=0.0470),与豆荚危害率(r=-0.3713)、豆粒危害率(r=-0.3073)呈现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斑块连接度指数与豆荚螟的数量(P=0.6421,r=-0.0937)、豆荚危害率(P=0.1018,r=-0.3217)、豆粒危害率(P=0.0643,r=-0.3610)相关性不显著,但存在着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斑块面积及斑块格局对苦豆子种子害虫的数量、危害率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显著。4个样地的景观破碎化程度为LJZB>YCW>LJZA>YJH,破碎化样地内斑块形状的不规则程度为YJH>JZA>YCW>LJZB。以斑块密度指数FD(X1)、景观斑块破碎化指数FN(X2)、景观斑块形状破碎化指数FS1(X3)、FS2(X4)、景观内部样地面积破碎化指数FI1(X5)、FI2(X6)为自变量,以每荚豆荚螟数(Y1)、豆荚危害率(Y2)、豆粒危害率(Y3)为因变量,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FI2、FI1、FS2与每荚豆荚螟数(R2=0.9999,P=0.0014)、豆荚危害率(R2=0.9961,P=0.0622)、豆粒危害率(R2=0.9765,P=0.1533)均有正相关关系。景观破碎化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害虫对豆荚、豆粒危害率。(2)通过对YCW、LZA和LJZB 3个样地各斑块的豆荚螟寄生性天敌野外调查及人工饲养实验研究,探讨景观破碎化对苦豆子种子害虫寄生性天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YCW样地中的寄生蜂个体数量最多(537只),其次是LJZA样地(141只),最少的是LJZB样地(66只)。种子害虫寄生性天敌有3科8属10种,其中小蛾扁股小蜂、黄愈腹茧蜂、黑胸茧蜂、苦豆子扁股茧蜂为各样地共有物种,小蛾扁股小蜂为优势种,黑胸茧蜂为常见种。以FD(X1)、FN(X2)、FS1(X3)、FS2(X4)、FI1(X5)、FI2(66)为自变量,寄生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Y1)、群落多样性指数(Y2)、均匀度指数(Y3)为因变量,多元逐步回归显示FS2与寄生性天敌物种丰富度指数具有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2=0.7090,P>0.05);FI1与寄生性天敌群落多样性指数(R2=0.7587,P>0.05)、均匀度指数(R2=0.7586,P>0.05)呈不显著正相关。景观斑块破碎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苦豆子寄生性天敌的物种多样性。(3)选择余家湖一个面积为2964.23m2圆形斑块,以斑块中心为原点,以5m、10m、15m、20m、25m为半径,在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8个方位共41个样点,研究了苦豆子种子害虫数量及豆荚、豆粒危害率的边缘效应。结果显示各样点的苦豆子豆荚长度(F0.05(4.35)=0.7500,P=0.5647)、每荚豆粒数F0.05(4.35)=1.3974,P=0.2551)均无显著差异。豆荚螟以东南、西北方位为主呈条带状分布。豆荚螟的数量由中心向边缘呈逐渐增加的趋势(0.4323个/荚→0.7328 个/荚)。总豆荚危害率(29.4769%→53.2946%,F0.05(4.35)=3.3558,P<0.05)、总豆粒危害率(16.9414%→36.3383%,F0.05(4.35)=3.2183,P<0.05)由斑块中心向边缘逐渐增加且差异显著。由此说明豆荚螟对苦豆子种子的危害呈现明显的边缘正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