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死刑立法改革方向研究——以《刑法修正案(九)》为主要视角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lq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刑法规定对存在严重罪行的人的生命权进行剥夺的刑罚方式即为死刑。目前,死刑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最为严厉和最具威慑力的一种刑罚手段。鉴于这种特性,从古至今,历朝历代对于死刑的适用都极为慎重。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权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对于死刑这种刑罚方式的应用逐渐产生了质疑。为了进一步完善死刑制度,减轻死刑司法实践的阻力,我国一大批关于死刑正当性的系列研究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出来。这些理论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制理论体系,为人们提供有益的信息参考,促使人们更加客观和理性的去看待死刑,而且还有助于为我国死刑制度的执行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和方法指导。  本文拟通过《刑法修正案(九)》的改革内容为切入点,结合我国死刑制度的适用状况,对死刑将来的发展道路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从行文结构来看,本次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死刑制度的历史,着重介绍死刑制度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死刑立法改革的背景和内容以及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是分析死刑存废之争的观点及反思。这一章节以死刑制度存在的正当性为研究重点,分别对支持死刑制度论者和反对死刑制度论者双方的意见进行了详细的罗列。随后,笔者结合我国死刑制度的适用实际对该制度的存废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简单的说死刑是否保留或是完全废除,都是不可取的。但文章不是沉浸在关于死刑存废的理论争辩中,而是以现实中死刑制度的变革为主要着眼点,并对我国相关法律文件中废除死刑这一举措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以此来彰显本文侧重于对死刑制度改革这一实际问题的研究而非注重单纯理论意义上的关于死刑正当性争论。  第三部分结合《刑法修正案(九)》对修改死刑问题规定特点进行分析,中国当前的死刑立法改革必须重新明确改革重点,应改变传统的以暴力犯罪为改革重心的做法,加强对非暴力刑罚规定的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入,应对非致命性暴力犯罪的死刑规定有选择性的进行废止,同时进一步加强对致命性犯罪的刑罚力度;此外,在具体的改革工作中立法机构还应特别注重死刑适用范围的确定,并在此基础上加快死缓制度的修订与完善。  第四部分对我国死刑制度将来的发展状况和改革方向进行了分析与预测。随着人权理论的发展和人们对人权理念理解的逐步加深,废止死刑制度中不合理的刑罚规定已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笔者结合时代发展背景从三大角度对死刑改革的具体策略和措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第一,树立慎用死刑理念,正确引导死刑民意;第二,在下一步的刑法修正案中提高死刑适用标准;第三,死刑的替代措施等。死刑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对死刑的废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死刑立法和司法的完善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网络公开课是各个组织和机构,以教育的最原始的理念——传播知识为目的,将各个高等学府、教育机构所掌握的优秀的视频课件、视频教育资源,以互联网为传播手段,以完全免费的形
当今世界呈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各国文化、价值观念在相互共存的基础上进行碰撞、相互渗透,呈现出思想“多样化”的特点。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各国物质水平有所提升,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