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及甘氨酸营养对植物吸收铅锌的影响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by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在无菌条件下铅(Pb)和锌(Zn)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以及钾(K)和甘氨酸对水稻(Oryza sativa)和菜蕨(Calliperis esculenta)吸收Pb、Zn的影响;还在盆栽条件下研究K对水稻吸收Pb、Zn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无菌条件下,随着Pb浓度的增加,水稻株高、根长和干重(一个重复)逐渐下降,抑制水稻的生长。水稻株高、根长及干重随着Zn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Zn浓度为100mg·L-1时达到最大后再显著(P<0.05)下降。随着Pb、Zn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显著(P<0.05)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升高后又降低,水稻体内Pb、Zn含量显著(P<0.05)增加。   2.无菌条件下,在有Pb(100mg·L-1)的培养基中加入K后,水稻株高、根长、干物重及叶绿素含量都随着K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K浓度为400mg·L-1时达到最大,而POD活性随着K增加而下降,水稻体内Pb含量也随着K的增加而显著(P<0.05)下降,在K浓度达到200mg·L-1时水稻地上部Pb含量降至32.96mg·kg-1,比对照降低了79.5%。K也能降低水稻对Zn的吸收。在Pb和Zn共存时,K也能降低水稻对Pb和Zn的吸收。   3.无菌条件下,在单一有Pb、Zn的培养基或Pb、Zn共存的培养基中加入甘氨酸(Gly)后,水稻株高、根长、干重和叶绿素含量都随着Gly浓度增加而增加,有Pb的培养基中加入Gly后,POD活性随Gly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而在有Zn或Pb、Zn共存的培养基中加入Gly后POD活性都是先降低后升高。随着Gly的加入,水稻Pb、Zn含量降低。   4.无菌条件下,在单一有Pb、Zn的培养基或Pb、Zn共存的培养基中加入K后,菜蕨株高、根长、干重及叶绿素含量随着K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菜蕨体内Pb、Zn含量显著(P<0.05)降低。   5.盆栽试验结果显示:在含有Pb(100mg·kg-1)的土壤中增加K的施用可以降低水稻对Pb的吸收。但在含有Zn(100mg·kg-1)的土壤中增加K的施用对水稻吸收Zn的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无菌条件下,K能抑制水稻和菜蕨对Pb和Zn的吸收,其中对Pb的抑制能力强于Zn,Gly也能抑制水稻对Pb和Zn的吸收。盆栽试验条件下,高K能降低水稻对Pb、Zn的吸收。
其他文献
人类的粮食主要来自于植物的果实,植物的育性水平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植物雌性不育虽然对植物本身不利,但是对于植物育性机理研究却是一个良好的切入点。自上个世纪50年代就开始有植物雌性不育现象的报道以来,植物的雌性不育现象就长期受到广泛的的关注,但是对其不育的机理还知之甚少。近年来,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和鉴定出了很多生殖相关突变体或基因,部分生殖发育的相关机制也在逐渐明朗。但是,还有很多有关生殖发育分子机
本试验以苗龄为6叶一心、生长一致的威廉斯香蕉组培苗作为实验材料,用茉莉酸甲酯、冠菌素和水杨酸甲酯作为实验药剂,主要研究这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香蕉苗抗寒性的影响。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