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运用健脾益气汤治疗脾气虚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从血清胃蛋白酶原I(PGⅠ)、胃蛋白酶原II(PGⅡ)含量探讨健脾益气汤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本课题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从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在漳州市中医院诊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72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服用中药“健脾益气汤”治疗,对照组口服西药“艾司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运用健脾益气汤治疗脾气虚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从血清胃蛋白酶原I(PGⅠ)、胃蛋白酶原II(PGⅡ)含量探讨健脾益气汤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本课题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从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在漳州市中医院诊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72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服用中药“健脾益气汤”治疗,对照组口服西药“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 qd”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总疗程,通过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疗效评定、中医证候积分、汉化版SF-36健康调查量表,以及血清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II含量,评价健脾益气汤对脾气虚型CNAG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初步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以及通过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二便及心电图等安全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健脾益气汤的疗效性及安全性。结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72例,其中有69例患者完成了临床观察,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总脱落率为4.17%。2.主要症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变明显,且西医主要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为7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中医证候:(1)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单项积分:治疗4周后,在主症胃脘痛、餐后早饱、食欲减退及次症倦怠乏力这4项积分方面,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在次症大便溏薄、排便无力、口淡不渴、面色萎黄、神疲懒言这5项积分无明显差别(P>0.05),但治疗4周后两组各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3)中医证候总体疗效: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71.43%(P<0.05)。4.CNAG生存质量量表(SF-36量表)评分:(1)SF-36量表总积分: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SF-36量表总积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SF-36量表单项积分:治疗4周后两组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在生理职能、精力、情感职能这3项积分无明显差别(P>0.05),而在生理机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社会职能、精神健康这5个方面积分,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5.PGⅠ、PGⅡ含量: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PGⅠ、PGⅡ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6.安全性方面:两组治疗前后基础生命征、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粪便潜血试验、肝功能、肾功能、常规心电图、消化系统彩超等安全性指标未见异常变化。结论:健脾益气汤治疗脾气虚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胃脘痛、腹胀不适、食欲减退及倦怠乏力等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降低血清PGⅠ、PGⅡ含量,减少胃黏膜的炎性反应,从而改善患者不适症状。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探讨基于动静互补平衡论的功能锻炼在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患肢疼痛、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锻炼自我效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来评价其效果,以优化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功能锻炼方法,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减少或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方法以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髋关节科
目的:通过对《伤寒论》中“过渡证”理论溯源以及具体证治的研究,初步构建《伤寒论》“过渡证”证治体系,羽翼六经辨证体系,从而使六经辨证体系更加完善,更好地发挥指导临床的作用。方法:1、通过对《内经》《周易》《难经》等古籍的梳理,深入研究“时空观”“恒动观”的思想,挖掘其蕴含的“过渡证”的理论肇端。2、通过对《伤寒论》相关条文的整理,以及对历代医家研究的分析,提炼出“经-经过渡”、“经-腑过渡”等“过
目的:本课题拟利用Cre-LoxP系统基因编辑技术条件性敲除APP/PS1转基因小鼠中AMPKα1亚基,从线粒体动力学角度进一步阐明电针激活AMPK如何改善APP/PS1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培育4月龄SPF级基因型为AMPKa1flox/flox/APP/PS1/Camk2α-cre/ERT2小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模型组,电针组,AMPKα1敲除组,AMPKα1敲除+电针组
目的:通过总结《伤寒论》中治疗神志异常的证治规律和张仲景的诊疗特色,为后学者治疗同类疾病时,在选方用药上提供参考,提高治疗水平。方法:本课题以文献研究为主,围绕《伤寒论》,探讨其中有关于神志异常的症状,思路按原文论述、辨证方法、治疗理论展开。并基于六经辨证体系对《伤寒论》条文进行梳理,研究张仲景辨治的思想,进一步探讨《伤寒论》中神志异常的病因、病机,归纳总结其治法、方证的规律。结果:通过以上研究发
目的探讨针刺扳机点疗法对于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疼痛症状以及步行过程中腰腹部、髋关节肌肉激活的影响。方法以51名CNL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针刺扳机点组,传统针刺组,等待治疗组。针刺扳机点组与传统针刺组接受两种不同的针刺方案,为期4周,每周三次,共12次。等待治疗组在四周后给予12次针刺扳机点治疗。通过疼痛视觉
目的:本研究主要对比松解针法治疗组和口服塞来昔布西药组对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型)患者在改善膝关节疼痛、功能等方面的影响,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潜在因素,探讨松解针法对膝骨性关节炎临床作用及疗效,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方法和实践依据。方法:将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收集到的60例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西药组。治疗组采用松解针法针刺治疗,隔日治疗
目的本研究探讨以“子午流注学说”理论为依据,对缺血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采用择时磁珠耳穴贴压干预,观察患者的睡眠质量、临床疗效、血清皮质醇浓度、疲劳状况和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探究子午流注择时磁珠耳穴贴压对缺血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高耳穴贴压技术疗效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入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神经内科的缺血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要求
目的:本研究通过搜集、整理康良石教授(以下简称:康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病历资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总结康老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中的用药规律及经验。方法:本研究主要选取的是1995年至2005年期间就诊于康老门诊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门诊病案,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筛选,纳入病案100例,共计389诊次。经医案处方校准后,输入古今医案云平台医案分析系统进行医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南少林倒盖金被手法分别作用于L4、L5棘突,在不同牵伸时长、椎体移动高度不同的情况下观察中度退变椎间盘及椎间关节、脊髓神经根的应力变化情况,分析南少林倒盖金被手法治疗腰椎间盘中度退变的生物力学变化情况,为临床改良手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前期建立模型的方法:扫描1名健康志愿者全腰椎CT图像和MRI图像,将影像资料导入专用软件,建立正常全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及脊髓神经根模型,
目的:本课题希冀通过观察加味真武汤穴位贴敷治疗肾阳虚型盐敏感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盐敏感性高血压病积累资料,为临床上对盐敏感性高血压病的治疗做出新的探索。方法:将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肾阳虚型盐敏感性高血压病患者,根据完全随机对照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苯磺酸氨氯地平片10mg),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