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扬琴作为一件世界性的乐器,传入我国几百年来,经过几代扬琴工作者的研究、改革,已融入中国传统民族器乐这个大家庭,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乐器,并在扬琴演奏、创作、教学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我们也看到,扬琴理论研究与扬琴艺术的发展不相适应。理论是对实践的总结,分析扬琴艺术理论的研究现状也是对扬琴艺术发展现状的分析总结。同时,理论对于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扬琴的理论研究对于扬琴表演艺术、乐器改革、教育教学等也具有推动和完善的作用。 理论文献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媒介,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记录着当时社会发展的前沿动态,并为往后的研究提供了研究资料。文献使后人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进,打破了人类知识在时空上的局限。扬琴理论文献同样记录着扬琴这件乐器的发展历程,记录着它如何从外来伴奏乐器发展为中国民族乐器中不可或缺的独奏乐器,是如何从民间自然状态走向专业化发展道路。 扬琴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盛的成果,但繁荣中还存在一些失衡之处:研究方向存在盲点,文献的质量有待提高等。这些都亟需扬琴工作者引起重视。本文以建国后(1949-2013)的扬琴理论文献为研究对象,将建国后理论研究的发展分为三个基本时期:改革开放前(1949-1978)、步入正轨(1979-1999年)、日趋繁盛(2000-2013年)。这三个时期的扬琴理论的研究各有其特点,对不同时期的理论研究重点进行归纳、对比,总结扬琴理论研究的发展特点,得出扬琴理论研究的得失现状,查找理论研究的盲点,确定下一阶段的扬琴艺术研究方向和重点,以进一步完善扬琴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