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直埋燃气管道泄漏扩散对环境影响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job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得到了大力发展,城市燃气使用率日益增加,城镇地下燃气管网分布密集,很多城市燃气管道已处于事故高发的阶段。经过对燃气泄漏事故的统计分析发现事故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燃气管道在土壤中发生小孔泄漏,在密闭空间积聚,遇到火源时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第二类是因第三方破坏而导致管道泄漏,燃气直接泄漏到地面空间,在人口密集的小区和街道等地发生爆炸等事故。本文主要针对这两大典型的燃气泄漏事故进行研究,通过实验与模拟的方式分析燃气在土壤和环境中泄漏扩散的规律。研究成果可以为保障城镇燃气管网安全运行及事故应急处理提供理论依据。首先,根据第一类燃气管道泄漏事故发生特点对埋地管道在土壤中发生小孔泄漏进行实验研究,研究在不同管道压力下燃气管道发生泄漏时燃气扩散分布的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测点位置,管道压力越大甲烷进入测点的浓度越大,燃气置换次数越大。其次,根据实验平台的尺寸建立了燃气管道在土壤中发生小孔泄漏扩散的三维数值模型,对燃气管道在土壤中发生小孔泄漏扩散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在不同扩散时间、不同管道压力、不同土壤类型下天然气扩散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泄漏孔两端燃气的高浓度区、中等浓度区和低浓度区大致呈对称分布。在泄漏孔附近燃气浓度最大,由泄漏孔向四周燃气浓度逐渐降低。燃气经过土壤进入大气环境后扩散速度明显加快,在土壤区域和大气区域边界两端的燃气质量分数差距较大;燃气管道发生微小泄漏时,随着管道压力的增大,燃气泄漏的范围和危险性也增大;土壤种类对天然气泄漏扩散过程有重要影响。土壤类型为黏土时,由于黏土的孔隙度较小,燃气泄漏扩散受到的阻力很大,燃气高浓度区主要集中在泄漏孔附近很小的区域范围内,相同时间下扩散的范围最小,其次是砂壤土,最后是粉质砂土。随后,依据第二类事故特点,从城市不用街道建筑布局为出发点,建立燃气管道在不同街道建筑布局泄漏扩散物理及数学模型并求解。在建立物理模型时,选取700 m×650m×300 m的计算域和行列式、斜列式以及围合式三种布局。数学模型包括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三大方程以及气体状态方程。对比实验进行模型可靠性验证,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利用建立的燃气泄漏扩散模型对燃气管道在不同街道布局下泄漏扩散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泄漏管道压力的增大,燃气在相同泄漏扩散时间里达到警戒的危险区域越大;通过对三种不同街道布局燃气泄漏扩散的模拟结果分析可得,围合式布局气体流通性最差,燃气最不容易稀释扩散,危险性最高,其次是斜列式,行列式气体流通效果最好,危险性最低。燃气会跟随气流一起扩散,环境风速越大其扩散分布的范围越大:在环境风速为3m/s时燃气聚集的可能性最小,在8m/s时扩散的范围最大,危险性最高。危险范围主要集中在下风向的建筑上方,以及靠近泄漏口的建筑壁面和处于气流回旋区的街道空腔,这些区域在发生燃气泄漏事故后应及时疏散人群排除安全隐患。对比分析相同泄漏压力,相同背景风速下三种不同街道布局燃气泄漏扩散的模拟结果可知,围合式布局气体流通性最差,燃气最不容易稀释扩散,危险性最高,其次是斜列式,行列式气体流通效果最好,危险性最低。
其他文献
在滨海环境或者含氯盐高的地区中,混凝土耐久性最大的威胁便是氯离子的侵蚀。高温和湿度变化会影响混凝土中氯离子的传输性能,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十分复杂,目前对于温湿度影响氯离子传输性能理论不够完善。由于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只能通过内部孔隙空间,所以孔结构对氯离子的传输起重要作用。对氯盐侵蚀混凝土的过程中,深入研究温湿度变化作用对孔结构和氯离子扩散性能影响是具体分析实际氯盐导致耐久性问题的基础,也具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应用的重视,风电行业正在我国新能源市场上蓬勃发展。作为风力发电机的支撑结构-塔筒也在不断向更高高度方向发展,而目前对于塔筒结构的验算方法理论验算方法相对薄弱,不利于结构的初步设计和方案分析;此外,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塔筒在建造功效等方面还有很多值得完善的方面,行业发展对此也提出了需求,采用新型材料发展新型塔筒结构,实现塔筒建造功效和综合效益的提升,成为风电能源工程结构应用研究的重要方向
钢管混凝结构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柱脚节点是连接上部结构和基础的重要构件,其设计是否合理对结构安全、施工质量和工程造价均有直接的影响。埋入式柱脚由于其刚度大、承载力高,在钢管混凝土结构中运用较多;为了增强柱和基础之间的连接,往往会按构造要求在埋入段的管壁上设置栓钉连接件。然而规范中关于抗冲切的设计未考虑栓钉连接件的贡献,由此造成大直径钢管混凝土柱埋深过大
外墙外保温的大规模应用对建筑节能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现有外墙外保温系统使用寿命与建筑物主体无法匹配,出现各种缺陷,保温板时常出现脱落、下坠现象,给城市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现有的检测手段基本依赖人力完成,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且准确性不高,无法实现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批量检测。因此,开发一种高效、经济、准确的外墙外保温缺陷检测手段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以冬季哈尔滨地区外墙外保温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发了一种基于
自工业化时代以来,住宅的大规模批量标准化建设致使居民的住居环境呈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居住者无法参与到住宅的设计与建造过程中,住宅难以满足居住者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同时这些住宅往往具有较长的寿命,同时难以进行灵活的调整,随着时间的推移住宅会与使用者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开放建筑的概念开始出现并经历了多年的实践与发展,其核心观念在于倡导建筑的“开放性”,通过层级划分等
碱矿渣混凝土因其制备工艺简单、节能环保,且具备较好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优点,被认为是可能替代水泥的新型绿色材料。但由于其本身速凝特性,导致塑性时间过短,难以满足实际工程中的最低凝结时间要求。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碱激发胶凝材料缓凝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以改善碱矿渣混凝土的速凝特性为目的,借鉴了现代制药业缓释制剂工艺。通过胶囊包裹、模具压片两种方法对一定比例的碱激发剂进行取代处理,从而降低碱激发剂的释放速率
碱激发胶凝材料有望成为水泥胶凝材料的替代品,但其干燥收缩和自收缩过大的缺点需要解决。有研究人员证明了废弃油对碱矿渣的减缩效果,但并未深入研究是否存在不利成分以及何种成分更有效。本课题将研究硬脂酸、油酸和甘油对碱激发矿渣净浆的收缩性能、力学性能和其他相关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微观试验分析宏观性能变化的原因,为推动碱激发胶凝材料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餐饮和工业废物的资源再利用提供一条途径。具体研究内容如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国家游泳中心将改造为冬奥会冰壶和轮椅冰壶的比赛场馆。作为承担国际冰壶比赛的冰场,其人工冰面不仅应满足刚度和承载力的要求,还需保证场地的振动和变形不会影响到冰壶在冰面的正常滑行。截止目前,赛场用冰力学性能指标及强度破坏准则不明确,因此有必要对冰场人工冰的力学性能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针对冰场人工冰的压缩性能、剪切性能及强度破坏准则展开试验研究,并对不同荷载作用下人工冰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行,大温差大压差热泵系统的节能降耗是当下暖通空调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对于热泵系统中压缩机和换热器的能量损失研究相对成熟,对于热泵系统中膨胀过程的不可逆损失关注度不够,而在大压差热泵系统中膨胀过程的能耗量已经不容忽视。因此本文通过仿真模拟、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针对热泵循环膨胀过程的不可逆损失进行研究。本文首先使用Fluent模拟软件对电子膨胀阀内制冷剂热力状态演变进行数值模
冰是造成混凝土早期冻害的元凶,只要可以干扰或抑制结冰过程,就可以减轻甚至防止冻害发生,因此探究防冻剂对混凝土液相结冰过程的干扰机制是高效防冻剂设计的基础。本文研究氯化钠、氯化钙、硝酸钠、硝酸钙、亚硝酸钠、硫酸钠、尿素、乙二醇、硫氰酸钠9种防冻剂在降低液相冰点、冰晶畸变两大作用机理上的差异,为今后正确使用防冻剂、开发新型防冻剂奠定基础。首先,利用冰点理论和冰点试验研究,对9种防冻剂降低冰点效果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