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沃尔特·司各特以其历史小说创作而著称,对历史小说这一文体具有开创性意义,考察其思想资源十分必要,其后续影响亦有价值。多数从文学学科视角出发的研究,较为重视司各特与浪漫主义的关系,较少发掘作为司各特思想资源的18世纪英国历史学研究如何影响司各特的历史小说创作。18世纪英国历史学研究中,“博古学”和“启蒙史学”最为突出,对司各特的历史小说的素材和历史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其历史小说中有明显的反映。在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沃尔特·司各特以其历史小说创作而著称,对历史小说这一文体具有开创性意义,考察其思想资源十分必要,其后续影响亦有价值。多数从文学学科视角出发的研究,较为重视司各特与浪漫主义的关系,较少发掘作为司各特思想资源的18世纪英国历史学研究如何影响司各特的历史小说创作。18世纪英国历史学研究中,“博古学”和“启蒙史学”最为突出,对司各特的历史小说的素材和历史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其历史小说中有明显的反映。在认知1 8世纪英国历史研究两种模式的优势、局限和矛盾的基础上,司各特采用文学的手段,以历史小说的文体使“文学”和“历史学”产生跨学科互动,突破了彼此的局限,拉近与读者的“历史距离”,普及了大众的历史意识。此外,司各特的历史小说还进一步反向影响后续历史研究,形成了历史-文学-历史的影响链。本文采用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视角,综合历史学历史背景还原和文学文本分析的手段,引入历史学家马克·菲利普斯“历史距离”的概念,主要以词各特小说《古董家》和《密得洛西恩》监狱为例,浅析沃尔特·司各特如何吸收历史研究影响、利用文学手段调和,并反向影响后续历史研究的过程。本文正文部分一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梳理1 8世纪历史学如何影响司各特,简要分析司各特如何参与和吸收1 8世纪英国“博古学”文化,接受“启蒙史学”的影响。第二章结合司各特的历史小说,引入“历史距离”的概念,司各特历史小说如何利用文学手段调和两种历史学研究实践,拉近“历史距离”的,开创性地呈现出既“真实”又“虚构”的历史小说。第三章简要分析司各特对后续历史研究的反向影响,尤其是英国历史学家麦考莱的反应。本文认为,历史与文学的互动,以司各特为中心形成了影响链。18世纪英国历史学研究为司各特历史小说提供了思想资源;司各特在吸收其精华的基础上,通过文学的手段拉近的“历史距离”,从而使读者能够得到沉浸式的历史体验,增强历史意识;司各特历史小说的成功对后续历史研究转型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资本配置是整个资源配置的核心,需要通过内部资本市场和外部资本市场共同完成。近十多年来,中国有大量国有和民营企业相继将集团化、多元化作为自身的战略选择方向。随着企业集团的迅速发展,集团总部与其独立经营的成员企业之间的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活动也日益引起各界关注。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些民营实际控制人建立起一系列的系族企业,“鸿仪系”、“德隆系”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其采用的内部资本的配置模式也为其他企业系所效仿。
本文以我的毕业创作《乡村之路》为案例,来探讨当下乡村公共艺术创作的视野转向、内容转向、以及对象转向的过程中,在地性与互动性的思维、方法、路径、价值及特性,并着重讨论在地性、互动性视角与方法对于乡村公共艺术的价值与意义,为中国未来的乡村公共艺术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章首先简述了我的毕业作品《乡村之路》的发生语境,包括世界公共艺术的发展以及目前中国公共艺术介入乡村的背景与现状等。公
基于西方经典的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LCH-PIH)消费函数模型,运用我国31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建立以居民消费支出为被解释变量,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住宅商品房平均售价为核心解释变量的的消费模型。由于各学者在房地产财富价值变动如何影响居民消费的问题上长期以来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将“区制转换效应”考虑到住房资产价值波动对消费的影响机制中,由此构建在核心解释变量的基础上引入门限变量的面
自2003年以来,国际短期资本流动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复苏而被逐渐推动。伴随着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化的进程,流入我国的国际资本明显增多,尤其2005年汇改之后,中国国力的强健以及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趋势,我国境内涌入了大量的国际资本,多数逐利性短期国际资本流向我国股票市场。但从2014年中后期开始,这一形势发生了逆转,美国加息进程的启动、美元相对于其他币种的升值都导致强势美元压力下我国短期国际资本出现了外流
学校工作的中心是教学,重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衡量教学效果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学生成绩。通过对学校数据库中教师和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可以发现教师与学生及其成绩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各门科目成绩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决策支持,更好地安排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结合实际工作,将贝叶斯分类方法运用于学生数据库。分析和预测学生的发展方向与毕业选择,建立毕业
自2006年彭宇事件引发热议以来,以广场舞大妈抢占公共场地、老人强行要求让座和扶老人反被讹等为代表的负面新闻在舆论场中持续蔓延。“老人变坏”、“坏人变老”、“倚老卖老”等污名化标签诱发了大众对于老人群体的刻板印象,代际问题备受关注。从新闻传播学的视角看,代际关系中包含了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话题。因而,本文拟从新媒体使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双方社会距离的测量来考察青、老年群体的交往意愿和交往行为,试图探
婆媳关系问题由来已久,并直接影响着整个家庭关系的质量与走向。而相对城市家庭婆媳关系和农村独子家庭婆媳关系而言,农村多子家庭中的婆媳关系更加微妙,其存在的矛盾也更加复杂,尤其是农村多子家庭人际关系复杂,更是极易导致诸多其他婆媳矛盾的发生。因此,笔者将改善农村多子家庭婆媳矛盾问题,作为本文社会工作介入的重点。本文以河南省L村为例,通过前期进行问卷调查和开展大量无结构访谈,梳理并归纳出了农村多子家庭婆媳
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而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是制约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难题之一。本文试图通过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来从贷款比率、贷款成本和贷款期限等方面研究社会信任对中小企业银行贷款这一债务融资行为的影响以及该影响对于在不同规模、不同盈利水平、不同成长性的企业之间的差异。回归性分析的结果显示,社会信任度高的中小企业,企业银行贷款比率更低,银行贷款成本更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现代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突进及国民对成人教育多元化的需求,中国成人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人教育在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方面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目前成人教育普遍存在重知识技能、轻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使得成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步履维艰。同时信息化的变革和全球化的推进,极大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成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取得实效性的发展,绝
中国主要是一个“熟人”社会、“小圈子”社会,社会信任的水平相对较低。随着2008年以来,国内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的日益频繁,社会信任对企业并购重组交易的影响,自然是一个值得重点探究的课题。本文立足于中国资本市场并购实践,运用2008至2014年A股市场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相关数据,从交易的源头挖掘,考察社会信任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发生、达成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学与管理学的有机交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