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链霉菌是活性天然产物的主要来源,有许多链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在疾病治疗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始旋链霉菌产生的链阳性菌素类的抗生素,如普那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近几年来,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UPLC-MS/MS、GC-MS因其具有高通量、高分辨率等特点而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物医药研究领域,尤其是在代谢组学研究中,对代谢产物的分析、鉴定发挥着巨大作用。本论文以始旋链霉菌HCCB10218为试验菌株,通过培养条件的改变,并对其进行整体分析、鉴定、并对比,进一步挖掘其产生的代谢物,并推测相关化合物的代谢途径和分析常见氨基酸的差异等。 通过改变始旋链霉菌HCCB10218的发酵条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技术,结合二级质谱解析、数据库检索等多种手段分析和鉴定17种发酵配方的发酵液。发现M1发酵液中质荷比m/z分别为561.3626[M+H]+、585.3593[M+H]+、601.3557[M+H]+的物质为已知化合物Deferoxamine、诺卡胺N6-Deoxy、诺卡胺;而m/z为575.3746[M+H]+的物质为Deferoxamine的新的同系物,将其命名为OH-N-propionyl deferoxamine。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解析其生物合成途径,诺卡胺类物质是首次在始旋链霉菌中发现,该结果丰富了放线菌活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同时补充了诺卡胺类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 对在M0、M2培养基中培养24h、48h、72h、96h的始旋链霉菌HCCB10218进行pH测定,镜检观察其菌态特征,HPLC结果分析始旋链霉菌 HCCB10218在不同的时间发酵液中产生普那霉素的量,并对该菌的发酵液衍生化处理和进行GC检测分析找出常见的氨基酸,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氨基酸的含量及其差异,结果发现常见氨基酸的含量在两个不同的培养基中具有显著的差异。